您的位置:首頁

兩個月寶寶愛哭怎麼辦?

每個媽媽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 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孩子哭了, 尤其是兩個月的寶寶, 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自己也不能表達, 只能是通過哭泣引起大人的注意, 表達自己的想法。 可是作為新生兒的媽媽, 我們對於孩子哭泣總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現在就讓我們看下兩個月的寶寶愛哭我們要怎麼解決?

寶寶哭有兩種原因, 一種是寶寶肚子餓了, 或是想尿尿、大便了, 或者是身體生病不舒服了, 那時會哭流眼淚。 另一種哭是沒眼淚, 但哭聲很凶很大, 那是寶寶運動的一種運動方式。 此時家人不要急著抱, 否則寶寶能量不能釋放, 到了晚上精神更好, 哭時會更大聲。

不少家長一聽到孩子哭就抱起來。 排除了第一種原因, 要想訓練“不哭”寶寶, 就要切記:不要寶寶一哭就抱, 要不哭時才抱起來。 這樣一來, 剛出生的寶寶都能懂得, 不哭的時候才有得抱, 這方法是很有效的。

請准爸媽們放下愛哭的孩子開始訓練, 看著時鐘不要抱, 讓他去哭, 過 5~8 分鐘後再抱。 有的寶寶第一次就沒有熬到5分鐘, 大約3分半的時候“哭”就停了, 家長們可能會心疼得肝腸寸斷自己都快哭了, 但切記一定要忍住。 就是要讓寶寶知道哭聲是叫不來“抱抱”的。 這樣寶寶就不會無理由哭, 偶爾哭一下也是為了運動。

便便告訴你寶寶是否健康。 一般喝母乳的寶寶在頭一兩個月的大便通常是稀水、帶一點黏液、有一點顆粒、有一點酸味。 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乳糖, 會被腸道中的乳糖酶分解吸收, 部分沒被分解的乳糖在腸道中發酵產氣, 刺激腸蠕動, 產生水稀狀的大便。 這是正常的大便, 不是腹瀉。 有的寶寶會一直維持這樣的大便情況,

直到添加固體食物時才比較成形。 但是, 有些寶寶的大便情況在一兩個月後, 反而變成三四天才解一次, 通常仍是軟便。 最久甚至可以一兩個星期才解一次軟大便, 這並非便秘。 只要寶寶沒有腹脹、嘔吐, 或哭鬧不安, 體重增加與小便量很正常的話, 就不要太擔心。

如果嬰兒整天一聲不響、對周圍環境無動於衷, 細觀察可發現其與同月的嬰兒相比行動、言語、認知反應有所差距, 那麼很有可能是患有以下幾種疾病:

甲狀腺功能低下:患兒很少啼哭, 甚至饑餓時、排尿前後都不哭鬧, 還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 坐、站、認人、講話也均比其他小孩晚。 如果能在嬰兒出生後1個月內確診並得到正規治療,

那麼體格、智慧等的發育一般不會受到影響。

唐氏綜合征:這是一種因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先天愚病, 患兒平時不哭不鬧, 成長發育遲緩、智慧低下, 患兒有著相似的面貌、頭型。 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做篩查, 是可以避免的。

腦癱:中度、重度智慧遲緩小兒, 在嬰兒期就表現為異常安靜, 以後各方面的發育明顯落後于正常孩子。

對於兩個月的寶寶總是哭, 希望我們的家長能夠及時的給予解決, 在瞭解寶寶的需求之後, 寶寶就不會哭了。 可是一旦我們把寶寶常用的需求都滿足之後, 寶寶還是經常哭的話, 我們就要看下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如果是患上了疾病的話, 我們一定要儘快的帶孩子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