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慢阻肺治療,不能“見好就收”

夏季對於慢阻肺患者來說是最好過的季節, 許多患者的病情都會相對好轉、穩定, 於是有些人便自己把藥停了。 “如果慢阻肺患者在治療中‘見好就收’, 隨意停藥, 極可能造成病情惡化, 如肺功能急劇下降、症狀發作和出現急性加重等, 最終危及生命。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臨床部副主任張挪富教授指出, 對於慢阻肺這一“沉默殺手”, 應堅持長期治療, 杜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治療。

“見好就收”讓患者生活更糟糕

慢阻肺是一種會導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漸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

隨著病情發展, 患者肺功能逐漸下降, 出現咳嗽、咳痰、活動後呼吸困難、喘憋等症狀,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調查資料顯示:60%的慢阻肺患者日常活動面臨困難, 從事家務的能力被削弱;75%的患者爬樓費力;45%的患者無法工作;50%的患者睡眠不佳;91.6%的患者認為他們的社交活動受到限制, 還有患者出現恐懼、焦慮、孤立和抑鬱等心理疾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 到2030年, 慢阻肺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死因、第五大致殘原因。 目前, 我國約有4300萬名患者, 每年死亡人數高達128萬。 如此龐大的患者人群, 若不堅持治療、控制病情, 將給患者、患者家庭乃至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據介紹, 慢阻肺的病程分為“穩定期”和“急性加重期”。 在急性加重期, 多數患者由於出現症狀急劇惡化而會積極治療。

然而, 當病情進入症狀輕微的穩定期後, 不少患者就開始放鬆警惕, 治療時斷時續。

對此, 張挪富提醒:“慢阻肺患者即使進入穩定期, 其疾病仍在緩慢進展, 肺功能仍會繼續下降, 一旦見好就收, 不僅無法獲得穩定持久的治療效果, 反而容易導致病情反復, 甚至出現急性加重。 ”同時, 病人因急性加重而導致計畫外的門診、急診就醫以及住院, 是慢阻肺相關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 急性加重期間產生的相關費用占到了一般患者整體治療費用的40%-70%, 這將大大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多種因素致患者治療難堅持

為什麼慢阻肺患者不能堅持治療呢?張挪富指出, 主要原因是許多患者並不知道慢阻肺病情惡化會導致急性加重乃至死亡;也有患者認為,

即使堅持治療也只能改善症狀, 並不能斷根, 因此自暴自棄;還有患者因擔心長期用藥會對身體有副作用, 從而自行停藥, 也有病人因發現某些吸入治療含有激素而停藥。

許多患者在未能清楚地瞭解自身疾病狀況的情況下, 容易掉以輕心。 肺功能檢測作為評估慢阻肺病情的金標準, 在我國的知曉率和普及率還不高, 一旦患者覺得自己的呼吸困難症狀得到緩解, 便認為已達到療效, 而並未到醫院通過肺功能檢測來掌握病情;還有些患者嫌定期去檢測肺功能太麻煩, 僅憑主觀感受, 自行中斷了治療。

另外, 患者能否方便地使用藥物也是影響其堅持長期治療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思力華能倍樂上市會上,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陳正賢教授指出, 吸入治療是目前慢阻肺治療的理想方案。 然而, 慢阻肺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群, 傳統吸入裝置對他們來說不夠便利, 使得大部分藥物流失或沉積在口咽部, 導致肺部沉積率較低。

快速走6分鐘自測肺功能

針對慢阻肺患者難以堅持治療的困境, 張挪富強調, 首先是要增強患者打“持久戰”的治療意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創議(GOLD指南)指出, 穩定期慢阻肺的治療目標是減少症狀和降低風險。 對患者而言, 堅持長期、持續的藥物治療不僅有助於緩解症狀、改善健康狀況和運動耐量, 更能有效降低急性加重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

並降低死亡率。 除了提高治療意識以外, 選用更高效、安全、方便的給藥方式, 也有利於幫助患者堅持治療。

另外, 針對肺功能檢測尚未普及的現狀, 陳正賢介紹, 患者可用國際上通用的6分鐘步行試驗來瞭解自己的心肺功能:患者在平地盡可能快速走動6分鐘, 測量步行距離。 這種簡便的自我檢測, 是肺功能檢測的有益補充, 可以讓穩定期患者隨時掌握病情。 同時, 步行也有利於患者的肺部康復。

受訪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臨床部副主任 張挪富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呼吸內科主任 陳正賢教授

文/ 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