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骨折后功能鍛煉不容忽視

就目前國內醫療情況來看, 有很多骨折和關節脫位病人常常是這樣的一個治療過程:患者做了手術或復位打上石膏后, 就再也沒有接受什么醫療和指導, 直至固定給拆除。

對于骨折或關節脫位者來說, 固定是必須的, 但固定也有它明顯的不利因素:會造成肌肉萎縮、關節粘連, 甚至攣縮、骨質疏松和軟骨退化。 患者固定而臥床不起, 易引出褥瘡、肺炎、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 所以在病人的愈合至恢復期, 如果骨折或脫位已得到妥善處理, 病情已穩定, 就應該進行康復鍛煉。

康復鍛煉的部位及基本方法主要有:

傷肢未被固定的關節

做全方位的主動運動。 如老年人常見的腕部克雷氏骨折, 石膏固定在前臂至掌指關節下, 就可以主動做肩、肘和手指的活動。 必要時旁人給予協助, 爭取達到正常幅度。 上肢, 要特別注意肩關節的外展外旋, 及掌指關節的屈曲;下肢, 應特別注意踝背屈。 中老年人關節攣縮傾向很大, 應特別留意。

患肢被固定部分的肌肉

做靜力性練習(或稱等長練習), 俗稱用“死力”, 即在關節不動的情況下, 讓肌肉收縮用力。 通常患者在數天后疼痛減輕時開始進行練習。 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此練習時, 需注意不要屏氣。

脫位或骨折累及的關節

可在關節固定后的2~3周, 每天取下固定物,

在保護下作關節不負重的主動運動, 運動后再予固定。 這個方法可以促進關節軟骨的修復, 同時防止關節內粘連形成。 有時, 固定物是石膏托, 可以自行拆裝。 但如果是石膏管形, 就必須求助醫生了。 這種做法適用于沒有堅強金屬內固定的骨折。 這個進程可以加快, 至于快到什么程度, 則要取決于專科醫生的看法。

未受傷的肢體

病人應盡可能早起床, 保持正常的活動。 必須臥床的, 特別是年老體弱者, 應每日做臥床保健操, 包括深呼吸、未受傷肢體的運動等, 以防止全身并發癥。 臥床保健操應該使心率加快, 大范圍關節活動和抗阻練習時, 運動心率應接近耐力練習水平。

外固定物去除, 進入恢復期后, 則應在康復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全面的肌肉力量練習和關節活動范圍練習。

在關節活動范圍和肌力稍有基礎后, 即應進行平衡、協調和實用功能練習, 如:

上肢:提、持或擺弄各種由輕而重的物件, 或做由簡單到復雜的動作, 如持碗、持杯、提水并倒水、開關水龍頭、開鎖、結繩、穿脫衣服鞋襪、梳洗、用匙或用筷進食、書寫、縫紉、編織等, 使用各種工具如錘子、旋鑿、扳手、鉗子等。

下肢:練習從坐臥位起立、站立、步行、下蹲起立、上下樓梯、跑步、騎自行車等。

康復鍛煉必須得法和適度, 否則, 會適得其反。 如病人有運動禁忌, 如何康復還需聽從醫生的安排。 如有可能, 還應記錄每次鍛煉完成的情況, 及有無疲勞、疼痛腫脹等反應。 適度疲勞無礙, 明顯的疼痛腫脹則是必須避免的。

故如何康復鍛煉, 何時開始康復鍛煉還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切忌自行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