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樹條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Jī Shù Tiáo
【英文名】Leaf and twig of Sargent Craneberrybush, Leaf and twig of Sargent Viburnum
【別名】雞樹條子、山竹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忍冬科植物雞樹條或歐洲莢蒾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Viburnum opulus L.var. caluescens (Rehd.) Hrar [V. sargentii Koehne var. calues cens Rdhd.; V.sargentii Koebne]2.Viburnum opulus L.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收嫩枝葉, 鮮用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
1.雞樹條 落葉灌木, 高2-3m。 當年小枝有棱;樹皮厚而多少呈木栓質。 葉對生;葉柄粗壯, 長1-2cm, 近端處有腺點, 基部有2鑽形托葉;葉圓卵形至廣卵, 基部圓形、截形或淺心形, 裂片先端漸尖, 邊緣具不整齊粗齊牙齒, 中裂片伸長, 側裂片略向外開展, 葉下面脈腋集聚簇生毛, 或有時脈上有少數長伏毛。 複傘形式聚傘花序頂生, 大多周圍有大型不孕的花;總花梗粗壯, 長2-5cm, 無毛;能育花在中央, 花萼筒倒圓錐形, 萼簷5齒裂;花冠白色, 輻狀, 裂片近圓形, 筒與裂片幾等長;雄蕊的花藥紫紅色;柱頭2裂;不孕花白色。 核果近於形。 種子圓形。
2.歐洲莢蒾 本種與雞樹條的區別是:樹皮薄而非木栓質,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1000-1650m的溪谷邊、疏林下或灌叢中。
2.生於海拔1000-1600m的河谷雲杉林下。
資源分佈:1.分佈于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山東、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2.分佈于新疆。
【化學成份】
歐洲莢蒾葉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新綠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 咖啡酸(caffeic acid)[1], 熊果酚甙(ar-butin), 折傷木環烯醚萜甙酯(opulus iridoid)Ⅰ-Ⅷ[2], 以丙氨酸(alanine)為主的15種氨基酸[3], 鞣質(tannin)[4], 多糖, 水解得D-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 acid), D-半乳糖(D-galactose), D-木糖(D-xylose)等。
另外, 歐洲莢蒾(部位未明)含齊墩果酸-D-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D-glucoside), 熊果酸-D-葡萄糖甙(ursolic acid-D-glucoside)[6], 東莨菪素(scopoletin)[7], 折傷木二醛(viopudial)[8]
【藥理作用】
1.解痙作用 從歐洲莢蒾提取的東莨寬大素(1), 在體外對雌醇灌注或氯化鋇所致大鼠子宮興奮有明顯解痙作用, 使單側于宮角收縮幅度下降50%所需濃度為0.09mg/ml。 在整體動物, 對縮宮素C(催產素)或麥角新堿所致子宮收縮有相似的抑制作用[1]。
2.止血作用 歐洲莢蒾樹皮的乙醇提取物有增強子中收縮力的作用, 也能增強犬的血液凝固作用, 並能使實驗大鼠減少失血。 其50%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強度是70%乙醇提取物作用強度的2-2.5倍[3]。
3.抗膽鹼酯酶作用 從歐洲莢蒾分離提取的倍半萜烯二醛化合物折傷木二醛(Ⅱ)是一種降壓劑和平滑肥解痙劑。 給大鼠、貓和犬靜脈注射, 能使動物的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和心肌收縮力減弱, 其作用機制可能是抗膽鹼酯酶。 試管內產驗表明Ⅱ是乙醯膽鹼酯酶和丁醯膽鹼酯酶的競爭性製劑, 其作用強度弱於毒扁豆堿(physostigmine)[4]。
4.血管保護作用 歐洲莢蒾樹皮的水-乙醇提取物,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通經活絡;解毒止癢。 主腰腿疼痛;閃腰岔氣;瘡癤;疥癬;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鮮品用量加倍;或研末。 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水外洗。
【各家論述】
1.《吉林中草藥》:通經活絡, 止血, 鎮痛, 止咳。 治腰酸腿痛, 跌打損傷。
2.《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消腫, 止痛, 殺蟲。
3.《寧夏中草藥》:活血, 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