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奶标准该不该这么低?
当无奶可供时, 乳品企业只得关门, 消费者只能依赖进口。 且不论进口乳品能否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 仅价格就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能承受的。 到时国外想怎么提价, 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虽然不能为了保护民族产业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 但是在不损害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 我们是不是可以接受循序渐进地提高质量呢? 总之, 我们既要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 也要理性地尊重客观现实, 要在两者当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加速提高乳品质量, 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关于牛奶标准高低的争论, 最近再度引起社会关注。
在近日举行的一个奶业论坛上, 关于当前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 两位业内人士针锋相对。
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炮轰: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 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左右。
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认为:当前我国乳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研讨会上, 双方观点仅是零散表达。 6月21日, 记者采访双方当事人, 将其观点进一步充分展示给读者。
文/《人们日报》
正方: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
执行更高标准
七成奶农将杀牛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 要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要义, 这毋庸置疑。
要承认, 目前我们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确不高。 2010年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2.80克, 而在该标准颁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 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50万个, 现在是每毫升200万个。 从这两项指标看, 标准的确是降低了。
大家都希望对乳品的质量高标准、严要求。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实际情况是: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 超过70%;100头以上规模, 不到30%。
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 经常是自家种什么, 就给奶牛吃什么, 蛋白质含量不稳定。
小规模散养, 往往就在房前屋后, 卫生环境不是那么好, 牛奶采集后保存条件有限, 生鲜乳菌落总数更容易升高。
所以, 无论蛋白质含量, 还是生鲜乳菌落总数指标的设置, 在保护消费者的安全的前提下, 也要考虑我国乳业的发展现状。
眼下当务之急, 是扩大养殖的规模, 特别是优质规模化养殖的比例, 改变当前奶源的供求关系。
提高标准, 倒逼质量提升, 这样的想法是不错,
当无奶可供时, 乳品企业只得关门, 消费者只能依赖进口。 且不论进口乳品能否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 仅价格就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能承受的。 到时国外想怎么提价, 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虽然不能为了保护民族产业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 但是在不损害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 我们是不是可以接受循序渐进地提高质量呢?
总之, 我们既要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 也要理性地尊重客观现实, 要在两者当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