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補”的強身健體誤區
隨著科技的進步, 人們強身健體的方式選擇性很大。 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對 “藥補”是情有獨鍾, 其理由是“補藥有病治病, 無病也能強身”。 其實大家希望通過“藥補”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出發點是好的, 但是這種做法確實缺乏科學性, 其觀點頗具片面性。
進補關鍵在於吸收。 而吸收的好壞則取決於腸胃功能。 胃被稱作人體的後天之本, 人體胃氣旺盛, 不斷地吸收營養, 就能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 如果腸胃不好, 脾胃虛弱, 則不但不能有效吸收營養成份, 反而會造成人體代謝失調、體內垃圾積聚,
因此, 一方面要防止“無虛而濫補”。 一個身體健康的人, 本來身體不虛, 這樣不但徒耗藥品, 而且會擾亂人體臟器的正常生理功能, 引起疾病。 誤服補藥, 往往會出現頭昏、口舌生瘡、流鼻血等不良反應。
另一方面, 還要防止“虛不受補”。 這是指體弱者進補後,
有些補藥用得不當, 反會導致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如年高體虛者誤服蛤蚧、白木耳、會使聲音嘶啞、咳嗽頻作、咯痰不爽;亦有服用大量人參、黃芪、鹿茸、當歸, 不僅未能扶正補虛, 反而助病為虐, 以致水氣橫溢.....
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凡欲治療, 先以食療, 既食療不愈, 後乃用藥爾。 ”“藥補不如食補”, 特別對於病後腸胃功能虛弱的人, 更需要通過“食補”補養臟腑功能, 以促進消化和全身狀況的康復,
冬令多食羊肉和魚蝦, 不失為冬季補養一法。 羊肉屬於血肉有情之品, 有補氣養血、溫中暖腎的功效, 特別適用於虛損衰弱, 腰膝酸軟, 形瘦畏寒, 頭暈腰痛等脾腎陽虛者。 而大部分魚類, 則具有健脾益氣補血之功, 且補而不膩, 不傷脾胃。 其中, 有一部分魚類和所有的蝦類, 都有很好的補腎、益精、壯陽的療效。 貝殼類如蛤蚌、牡蠣等可以滋補肝腎, 是延緩衰老的最佳食品。
食補之外, 更應注意神補, 所謂“食補不如神補”。 中醫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說法。 《彭祖攝生養命論》有曰:“神強者長生, 氣強者易滅。 柔弱畏盛, 神強也;鼓怒騁志, 氣強也。 ”這裡的“鼓怒騁志”是指使氣任性, 心緒難平。 不妨通過太極拳、舞劍、散步等鍛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