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復發的調理
胃潰瘍已經是很常見的一種胃病了, 現在這樣疾病的患者也已經越來越多了, 胃潰瘍對我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它在發作的時候造成的疼痛也是很難忍受的, 現在的醫療技術在治療胃潰瘍上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了, 但是還是有很多患者的病情容易復發, 下面我們看看胃潰瘍復發的調理。
疼痛進食後可緩解
胃潰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以45-55歲最多見, 男性稍多。 在正常情況下, 胃黏膜不被消化, 酸性胃液的侵蝕作用和胃黏膜的防禦力量處於動態平衡, 而胃潰瘍病的發生則是失去這一平衡的結果。
胃潰瘍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 位於心窩下或上腹部中線周圍, 呈燒灼性、齧咬性或饑餓性鈍痛、脹痛或隱痛。 但有時也僅局限於胸腔下部。 疼痛發生後會持續半小時到三小時。 這種疼痛與飲食有關, 常因饑餓、服藥、酸性食物或飲料而誘發。
胃潰瘍可能癌變
胃潰瘍的嚴重後果之一就是惡變為癌。 專家介紹, 如果出現下列情況, 要提高警惕。
第一, 疼痛性質和規律發生改變。 如果疼痛變為不定時發作, 或成為持續性隱痛, 或疼痛性質與以往相比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則應警惕為癌變先兆。
第二, 用藥後無效。 雖說胃潰瘍易反復發作, 但平時服用抗潰瘍藥物後, 症狀一般能夠緩解。 如果按常規服用抗潰瘍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 效果變得不明顯, 甚至無效, 就應特別注意。
第三, 消瘦。 胃潰瘍病人在短期內出現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發熱及進行性的消瘦, 則癌變的可能性增大。
第四, 出現嘔血和黑便。
第五, 腹部出現包塊。 胃潰瘍患者一般不會形成腹部包塊, 但是如果發生癌變, 潰瘍就會變大、變硬, 形成包塊。
治療首先應排除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持續存在是胃潰瘍復發率高的重要原因。 如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必須加以根除。 有些病人雖然已無幽門螺桿菌感染, 但仍有可能復發, 或根除後再次感染幽門螺桿菌而導致潰瘍復發。
經胃鏡檢查確診為不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潰瘍患者, 在進行正規抗潰瘍病治療4-8星期後, 宜轉入一段時間的維持治療, 適當提高胃內ph值, 這是預防復發的最重要方法。
飲食是預防和治療的重要環節
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加強營養。 應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如稀飯、細麵條、牛奶、軟米飯、豆漿、雞蛋、瘦肉、豆腐和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這些食物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組織和促進潰瘍癒合。 另外, 可適當選擇一些有保護胃黏膜作用的保健品, 如沙棘果油等。
患者應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臘肉、魚幹及各種粗糧。 這些食物不易消化, 會引起胃酸大量分泌, 加重胃的負擔。
對於胃潰瘍復發的調理大家還是需要多瞭解的, 面對胃潰瘍這樣的疾病大家不要擔心, 應該要積極的去調理, 現在胃病的患者已經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