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楝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綱目》

【拼音名】Liàn Yè

【來源】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葉。 夏、秋采, 曬乾。

【藥理作用】苦楝子葉的水提取液(2~5%)可防止蚱蜢、蝗蟲等對植物之侵害,

而對人、畜無毒, 其有效成分為類胡蘿蔔烴。

【性味】《廣東中藥》Ⅱ:苦, 寒, 有小毒。

【功能主治】

止痛, 殺蟲。 治疝氣, 蛔蟲, 跌打腫痛, 疔瘡, 皮膚濕疹。

①《綱目》:疝入囊痛, 臨發時煎酒飲。

②《廣東中藥》Ⅱ:苦楝樹葉, 研末外敷。 治跌打腫痛, 止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2~3錢。 外用:煎水洗, 搗汁塗或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疝氣, 殺蛔蟲:苦楝樹葉與果實, 煎汁服。 (《浙江民間草藥》)

②治瘧疾:苦楝樹葉和巫婆子葉曬乾, 各三錢。 清水煎服, 不拘時。 孕婦忌用。 (《嶺南草藥志》)

③治皮膚瘙癢或濕疹(包括頭皮瘙癢):鮮苦楝葉心(枝尖鮮嫩葉)一握, 清水煎湯洗患處。 (《泉州本草》)

④治腫毒:苦楝樹葉, 烏桕樹蕊, 二味酌量, 搗爛敷患處。 (《嶺南草藥志》)

⑤治蜈蚣、蜂傷:楝樹枝葉汁塗。 (《簡便單方》)

【臨床應用】治療化膿性皮膚病:取苦楝樹葉洗淨切碎,

每1市斤加水3000毫升, 煎沸40~60分鐘, 冷卻過濾, 裝入消毒玻瓶中備用。 每1000毫升溶液內加入10%石炭酸溶液5毫升防腐。 用法:先用苦楝葉溶液洗滌創口表面膿痂, 然後用消毒紗布浸透藥液作創面濕敷, 每3~5小時在紗布上加滴該藥液以保持濕潤。 如創面廣泛或患部不易濕敷時, 可每日用該藥液洗滌創面3次。 一般用藥後第1日即見創面乾燥, 紅暈消退, 瘙癢顯著減輕;續治2~4天后即結痂落屑。 共治療膿皰瘡、濕疹樣皮炎、慢性濕疹等疾患34例, 痊癒25例。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