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每日曬太陽一小時可改善睡眠質量

我們到底需要睡多久?

白天經常腦袋“放空”或昏昏欲睡嗎?星期一早上總是很難從床上爬起來嗎?如果是這樣, 你一定會斷定:“我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所帶來的害處, 相信我們都耳熟能詳了:精力不濟、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免疫力降低, 甚至是機體的過早衰老??目前最普遍的說法是, 一個成年人應該擁有的睡眠時間是7至8個小時, 但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實驗卻得出了個聳人聽聞的結論:“每天睡8小時會讓你死得更快。 ”

這項實驗長達六年時間, 由加州大學圣地亞哥藥學院和美國癌癥學會聯手進行。

他們對一百萬名年齡介于30歲和102歲的對象進行了觀察。 在這項實驗中, 研究對象的年齡、病史、健康情況等都已被考慮進去, 他們是跟與自己身體狀況相似的對象作比較的。

研究發現, 每天僅睡6、7個小時的人, 比每天睡超過8小時, 或少于4小時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 其中, 每天睡7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 而即使是只睡5小時的人, 這個系數也要低于睡夠8小時的人。

盡管研究機構表示, 對于死亡率和睡眠時間的因果對應關系, 目前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 但這無疑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提醒:我們到底需要睡多久?

睡眠是一個系統工程

其實, 睡覺并不是倒在枕頭上, 蓋上被子合眼一宿, 再睜開眼睛醒來這么簡單, 它是一個復雜的漸變過程。

為什么我們有時醒來后, 身體會神奇般地恢復力量, 而有時卻感覺比睡覺之前還累呢?這便是是睡眠的深度和狀態所不同而導致的。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 在對幾千名志愿者進行過睡眠時的腦電波記錄后, 揭示了人體的睡眠周期:在睡眠中, 人體首先進入慢波睡眠期, 后是快眼動睡眠期, 之后再重復開始, 一夜大約有4~6 個睡眠周期。

那些夜里常常醒來, 或者在還未得到充分休息以前就醒來的人, 他們的睡眠節律是很混亂的, 腦電波圖在各階段都顯示出快速、急劇升降和受到抑制的波型, 這在正常人睡眠中是見不到的。

因此, 只有充分進行好了4――5期的深度睡眠, 人體的生理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修復, 免疫系統能夠得到加強,

而能量也能得到充分補充。 延長睡眠時間并不一定能彌補自己的睡眠不足, 正相反, 如果一味地賴在床上, 卻沒有得到高質量的睡眠。 這對于人體反而是有害無益的, 它甚至會縮短你的生命。

研究人員解釋說, 當你的身體醒來卻還賴在床上時, 你縮短了接觸陽光的時間, 體溫也會因為身體長期處于不活躍狀態而變得過低, 從而分泌出大量的褪黑素――一種可以促進睡眠的人體激素――這樣, 你接下來的一天會感到更累而且昏昏欲睡。 而這種昏昏欲睡又會妨礙你在晚上進入深層睡眠。

這種惡性循環周而復始下去, 結果就是你的睡眠系統被削弱。 生理休息期被打亂, 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 又讓你的免疫力降低了。

睡得過多和吃得過飽都是一個道理

其實, 那些睡得更多的人, 并不是因為他們需要長時間睡眠, 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地關照自己的睡眠系統, 從而導致這個系統被削弱, 不能高效率地工作。 他們感到白天缺乏活力時, 往往會想:“我睡得太少了, 要多睡會才行。 ”而不是問自己:“我的睡眠質量是不是不夠好?要怎樣才能改善呢?”

其實, 對那些只睡了6、7小時就自然醒來的人來說, 醒了你就別硬躺夠8個小時了, 只要你覺得頭腦清醒, 感覺良好, 就放心地起床活動吧。 而長期覺得睡眠不足, 怎么也睡不夠的人, 也許你應該對自己嚴格一點, 調好鬧鐘, 把睡眠時間和周期控制得有規律些。 睡得過多和吃得過飽都是一個道理,

吃得八分飽, 也許才是最健康的。 因此, 即使到點之后還覺得困, 你也應該說服自己別再賴在床上了。 除了睡眠時間有規律, 避開咖啡因和酒精, 每天適量運動等老生常談的忠告, 為了改善睡眠, 我們還可以借鑒一下美國國家睡眠協會的小建議:

跟著太陽同起落:盡可能地在太陽升起的時候起床, 或在起床時點一盞很亮的燈。 明亮的光線會讓人體生物鐘調整到最佳狀態。 每天在晨光中曬上一小時, 你會覺得精神奕奕, 而晚上也更容易睡著。

別躺在床上干瞪眼:如果你躺著實在睡不著的話, 也別在床上干熬著。 起來到別的地方做做放松的事, 看看書報, 聽聽音樂甚至看看電視, 直到你覺得疲倦為止, 只是要避免讓自己太過于興奮。

干躺在床上的焦急感, 往往會讓你更難睡好。

調整一下室溫:把室溫調整到舒服的狀態, 太熱或太冷的房間, 都會讓你的身體緊張, 從而更難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