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部分低價藥價格鬆綁後漲價百倍 病人只好被迫換藥

低價藥價格鬆綁

今年6月1日起, 國家取消部分低價藥最高零售價, 初衷是提升藥企生產低價藥食物積極性、減輕患者使用高價藥的負擔。 “鬆綁”五個月來, 記者走訪 廣州市內各大醫院、社區醫院和連鎖企業瞭解到, “鬆綁”過後低價藥價格應聲上漲, 漲價少則幾倍, 多的達上百倍。 醫院藥房採購人員喊“採購難”, 想買一種 藥, 藥廠報價貴的不敢選, 報價便宜的又搶不到。 患者也有了新煩惱, 以前花50元可以買到三種藥, 現在只能買兩種甚至一種了。

採購員

改走大媽路線砍價秒殺藥品

左一個計算器, 右手一個滑鼠,

這是廣州一社區醫院藥劑科醫生黎琳(化名)現在工作的“標配”。 一旦發現單價很低的藥品, 黎琳快速按兩下計算器對比一下價格, 決定要不要點擊購進。 她每天上班的狀態是, 盯著辦公電腦螢幕“買買買”和“秒下單”, 快速做採購方案, 呈領導批示。

回想起來, 6月1日前黎琳採購藥品時要輕鬆一些。 那時“政府平臺已經跟藥企談好了藥品價格。 我們有需要就上平臺挑, 藥挑好了再選擇配送公司, 就坐等收藥了。 ”

為鼓勵藥企生產低價藥的積極性, 減輕患者使用高價藥的負擔, 今年6月1日起, 國家取消280種低價西藥和250種低價中成藥中1100多個劑型的最高零售價, 並提出生產企業可在西藥費用日均不超3元、中成藥日均費用不超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價。

黎琳苦歎, 自從低價藥變“海鮮價”後, 她的工作作風改走“大媽”路線, 一上班抱著電腦盯藥。 “你看, 複合維生素B價格在0.04元一粒到0.15元一粒不 等。 ”在廣東省藥品電子交易平臺上, 僅複合維生素B就有13家企業報價, 黎琳要找出價格便宜且品質有保證的。 “不急著進藥就再看幾天, 如撿到便宜的就買 了, 不行就只能硬啃高價。 ”

搶到藥簽了合同也可能斷供

政府為低價藥“鬆綁”後, 廣東省藥品電子交易平臺上的藥品商紛紛跑去參與議價。 “原來是統一價格的, 現在不一樣了。 隔一條馬路的兩家醫院, 進購藥品遇到的情況都會不一樣。 ”在廣州一家三甲醫院負責藥品採購工作的羅僑(化名)表示。

但 最讓醫院藥房頭痛的是,

即便是搶到便宜的藥品, 簽合同後還可能會出現沒有藥品供應的情況。 “以複合維生素B為例, 100粒的漲到15或16元一瓶。 我們找 到10元以下一瓶的, 合同已經簽了四五個, 但最後都供不了貨。 ”羅僑說, 49.99元一盒的肯定有貨, 但是原來這種藥只需要3到5元一盒。

當然, 偶爾也有拒簽、主動降價情況的出現。 如救命藥地高辛, 今年上半年曾斷供, 一盒價格由10餘元漲到72元。 只要遇上有貨, 醫院都搶著買進。 “結果企業拒簽, 把價格降到了30元一盒, 我覺得像中彩票一樣。 ”黎琳說。

患者

藥盒包裝變了, 憂效果打折扣

低價藥漲價, 對基藥施行零加成銷售的社區醫院表示最難做。 有社區醫院醫生說, “社區醫院的藥價是出了名的便宜, 來看病拿藥的也以慢病老人家為主。

藥變貴, 老 人家很敏感的。 原來50元可以開三個藥, 現在只能開兩個或者一個了。 ”搶藥時若發現原來的藥漲價了, 藥房就只能換藥廠, 找便宜的藥。 因此, “很多時候老人 家說, 藥盒的樣子不一樣了, 尤其是降壓藥。 他們要醫生給回原來那個樣子的藥給他們吃。 ”對此, 社區醫院醫生很難向患者解釋清楚。

這一情 況, 荔灣區芳村的王女士就遇到過。 她七十多歲的母親有高血壓, 原來在石圍塘社區醫院開倍他樂克降壓藥。 從6月1日以來, 她再去幫母親開藥時, 發現藥品盒和 包裝都換了, 醫院解釋說, 原來那個廠的藥漲價厲害, 為患者經濟考慮, 換了一個便宜一點的。 “雖然是同一種藥, 可是不同廠家生產的, 老人家心理上老是覺得效 果沒有原來的好,

硬要我們去找回原來的藥。 ”王女士表示。

原來吃幾顆藥, 現在要吃一把

藥品漲價的影響 發酵到患者身上, 還出現了一些無奈的情況。 讓家住康王路的梁伯哭笑不得的是, 以前吃過的消炎利膽片, “原來一天要吃幾顆, (由於換了不同廠家的藥)現在要 吃一把了。 ”梁伯現在吃消炎利膽片的量是一日三次, 每次12顆, “再加上其他一些慢病的藥, 感覺把藥當飯吃了。 ”他表示, 這樣吃法, 心理負擔很重。

隨 後, 記者在其開藥的社區醫院瞭解到, 以前該社區採購的是萬年青生產的、每粒含量為0.52克的消炎利膽片(100粒一盒), 現在該藥漲到了55元一盒。 醫 院出於減輕患者經濟壓力的考慮, 只能改買其他藥廠的產品。 “現在換白雲山的消炎利膽片,

每粒含量0.26克, 100粒才10元。 病人吃藥的顆數翻倍但藥量 不變, 價格還比原來藥廠的藥便宜。 ”社區醫院藥房科的負責人解釋, 這就是原來吃6顆藥的病人換藥後得吃12顆藥的原因。

有藥品器械企業負責人表示, 實行議價後, 低價藥漲價, 醫療單位一方面很無奈地改變進藥方案, 另一方面, 由於患者沒有參與複雜的購藥過程, 他們很難逐一和患者解釋清楚。

專家

只為幫患者省錢就換藥廠不夠妥當

原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博士表示, 政府取消低價藥限價, 並不意味著低價藥完全進入市場自由競爭, 而是屬於“壟斷性競 爭”, 自然會導致藥品價格越競爭越漲的現象。 對於醫院出於“藥價上漲”的考慮幫患者換藥廠的現象,他個人認為,不應單從患者的經濟角度考慮,更應從臨床的 角度考慮。“同一種藥,具體到患者的身上,療效還是各有不同的。”他認為,應尊重一些患者的藥物依從性;藥品確實漲價了,應與患者解釋清楚;醫院選藥械應 以不損害患者利益為原則。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恒鵬表示,藥廠漲價,只要沒有超過國家規定的漲幅範圍則屬於合理。醫院不應因為漲價而擅自換藥和藥廠。如果藥廠漲價太猛,可以通過政府提供的投訴管道申訴、解決。

對於醫院出於“藥價上漲”的考慮幫患者換藥廠的現象,他個人認為,不應單從患者的經濟角度考慮,更應從臨床的 角度考慮。“同一種藥,具體到患者的身上,療效還是各有不同的。”他認為,應尊重一些患者的藥物依從性;藥品確實漲價了,應與患者解釋清楚;醫院選藥械應 以不損害患者利益為原則。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恒鵬表示,藥廠漲價,只要沒有超過國家規定的漲幅範圍則屬於合理。醫院不應因為漲價而擅自換藥和藥廠。如果藥廠漲價太猛,可以通過政府提供的投訴管道申訴、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