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滋補藥什么時候服用

滋補藥一般是用于維護人體, 提升身體免疫力的補品, 滋補藥一般可以為人體出示維護保養, 盡管姓名叫滋補藥, 可是它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明目張膽的吃它, 說白了是藥三分毒, 藥是不能亂吃的, 中藥材熬的久了便會變成有毒物質, 情況嚴重可能會致命性。 每一種滋補藥它的煎制時間都不一樣。

山參:1.5~bai6克。 繁花落盡, 補氣血生津止渴。 山參補五臟六腑之原氣。 共用川芎益血, 共用祿特科技易陽。 某臟虛, 則共用入某臟之藥以引之。 因而病不談熱寒, 凡虛證都能用。 一般常見移山山參。 別直參辛溫, 兼補陽氣。 高麗參生寒, 能補陰降火。

黨參:3~12克。 甘平, 益氣。 補力比不上山參。

黃芩:9~30克。 微溫, 養血以滋陰養血。 生用能固表, 并托瘡撥毒;灸后能補腎氣。 其皮可有利排尿逐水液。

白術茯苓:6~12克。 辛溫, 補脾虛運, 并可化濕, 使排便牢固。

淮山藥:9~15克。 平, 健脾且收澀, 對脾虛泄瀉功效好, 且可益腎澀精, 故多用以脾腎虛證。

甘草:2.4~6克。 甘平, 生用祛毒, 灸用滋補, 能緩和諸藥毒副作用, 并能輕重緩急止疼。

紅棗:3~10枚。 甘平, 和胃生津止渴, 扶持氣正, 與姜片合用可調合營衛。

補血藥

熟地:9~15克。 辛溫, 通調精氣, 滋補養生腎陽不足, 但少食大便糖稀者不宜, 以其生濕不融。

首烏:9~15克。 苦溫, 功同熟地, 但略不如。 制首烏滋補養生腎臟, 且治夜寐躁動不安, 須發早白。 膩性比不上熟地, 故不礙腸胃。 生首烏則有潤腸、解瘡毒之作用。 其藤稱夜交藤, 治虛煩難眠。

川芎:6~12克。 溫, 活血化瘀補血補氣, 為婦科調理月經要藥。 傳統式稱歸身補血補氣兼潤肺,

歸尾破血活血化瘀。 此藥總以活血化瘀主導, 故月經量大或有流血趨向時不適合單用。

赤芍:6~9克。 生寒, 收斂性陰之氣而益氣養血, 與川芎共用補血補氣, 與甘草共用治肚子里攣痛, 與桂枝共用治表虛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