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蘭花參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滇南本草圖譜》:蘭花參當作藍花參, 蘭藍音同致誤, 藍花蓋指其花色, 參則指其功效耳。 易門(縣)土名藍花草是證。

【拼音名】Lán Huā Shēn

【英文名】Herb of Marginate Rockbell

【別名】土參、細葉沙參、金線吊葫蘆、娃兒草、乳漿草、拐棍參、罐罐草、蛇須草、沙參草、破石珠、鼓捶草、金線草、天蓬草、葫蘆、寒草、霸王草、一窩雞、小綠細辛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藍花參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DC. [Campanula marginata Thanb.]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洗淨, 鮮用或曬乾。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歸脾;肺經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止咳祛痰;止血。 主虛損勞傷;自汗;盜汗;小兒疳積;婦女白帶;感冒;咳嗽;衄血;瘧疾;瘰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鮮品30-60g。 外用:適量, 搗敷。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蘭花參, 甘入脾, 苦入心, 補虛損, 止自汗盜汗, 除虛熱。 蓋煩勞則心家虛熱生焉, 以味之甘益元氣, 則虛熱自退;夜多夢昧, 睡臥不安, 心血不定,神不守舍, 血氣不斂, 故多自汗盜汗, 並皆治之。 補虛損, 止自汗、盜汗, 又止婦人白帶。 調養元氣, 治五勞七傷, 諸虛百損, 益氣滋陰。

2.《質問本草》:治感冒風寒濕氣, 發散之品。

3.《湖南藥物志》:補脾胃, 益肺腎, 祛痰, 殺蟲, 止血。

4.《閩東本草》:解表清熱, 化痰止嗽。 治風熱喘嗽, 咳血, 衄血, 小兒驚風, 跌打損傷。

5.《貴州民間藥物》:搗爛敷, 治刀傷, 接骨;煎水服, 治胃寒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