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顱底腦膜瘤怎樣治療?

腫瘤會出現在人體的各個地方, 大家最害怕腫瘤出現在腦部, 腦瘤有很多種, 這其中就包括顱底腦膜瘤, 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 會導致患者出現很多症狀, 甚至該疾病還會累及到眼眶、鼻腔以及顳下頜等諸多部位, 所以一定要儘早治療, 那麼目前醫學上是如何治療顱底腦膜瘤的呢?

顱底腦膜瘤怎樣治療?

以解剖學為基礎, 根據不同性質的病變和病變範圍, 設計相關的手術入路, 獲得的術野寬敞清晰, 能夠精確地解剖重要的神經血管, 並大塊切除腫瘤, 同時將減少併發症和儘量避免畸形放在重要地位。 面中掀翻入路適合鼻竇、翼齶窩及前顱底的腫瘤, 若惡性腫瘤已侵犯顱內, 需加額冠狀切開, 形成聯合的手術入路, 以便能徹底切除顱內的腫瘤並加以修補硬腦膜和顱底的缺損。 上頜骨外旋+鼻外翻+額冠狀切開, 可使鼻腔、鼻竇、鼻咽部、翼齶窩、顳下窩和前顱底的腫瘤清晰地暴露於術野之中,

能夠完整、徹底地切除腫瘤。 而且, 根據上頜竇受累範圍的不同, 可採用部分或全上頜骨外旋。 尤其對於惡性腫瘤的病例, 因術野足夠寬大, 手術操作十分方便。

手術入路是獲得良好手術效果的基礎,

對每位患者施行手術都應設計出相應的手術入路。 在設計手術入路時, 應以病變的性質和病變累及範圍為基礎, 必要時可採用聯合入路, 同時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①選擇從皮膚至病變的最短路徑, 同時避開影響患者生命和功能的重要血管和神經, 若不能避開, 術中應解剖清晰後加以保護;②術中盡可能利用已存在的或潛在的“間隙”, 如面部腔隙、可牽拉的肌肉、下頜骨和顱骨的移除及復位、硬腦膜及硬腦膜下腔, 若術中為暴露顱底或硬腦膜內的腫瘤而需擴大術野, 應首選切除顱骨, 避免過度牽拉腦組織;③避免損傷神經血管蒂, 要考慮皮瓣的供血條件和放療的影響;④手術入路應便於保護和處理大血管, 減少出血;⑤考慮手術對外貌的影響,
盡可能地避免發生畸形。

傳統的CT、MRI、MRA及MRV等影像, 是顱底外科術前常規的檢查項目。 CT有利於顯示顱底骨質結構;MRI平掃可顯示腦組織, 腦室等結構, 強化後可清楚顯示腫瘤及部分神經血管;MRA顯示動脈血管, MRV顯示靜脈血管。 各種方式的成像技術均有其特性、優勢和適用範圍。

運用多影像融合技術綜合這些影像資訊, 提供直觀現實的圖像, 能使各成像方式優勢互補, 實現醫學影像資料信息量的最大化和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