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臉色話健康 面色發黑或腎虛(1)

從臉色看健康, 其實是從中醫的“望”中發展來得, 中醫把臉色分為主色、客色和病色三種, 不同的臉色代表不同的健康狀況, 中醫認為, 人的臉色就是一面可以看出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的鏡子。

望面色屬於望診的高級境界:同樣是偏黑的面色, 淺黑色大多是腎陽虛衰;黑而幹焦, 多是腎陰虛、虛火灼傷陰液;面色發黑, 同時皮膚粗糙、乾燥, 有裂紋, 多是瘀血內阻……同樣是偏黑的面色, “有神之色”說的是黑而有光澤;“有胃氣之色”, 說的是黑而潤澤;“有氣之色”說的是黑得含而不露。

同戲曲一樣, 人的臉色也有青紅皂白之分,

雖然沒有臉譜那麼鮮明, 但也是有章可循的。 青色屬肝, 一個人發怒、生氣時, 肝陽之氣上沖, 臉色“鐵青”。 赤色屬心, 那些比較急躁的人, 常常會跟人爭得“臉紅脖子粗”。 黃色屬脾, 一個人脾胃不好, 營養不良, 常常會面黃肌瘦。 白色屬肺, 很多肺結核患者面色蒼白, 該病因此被稱為“白色瘟疫”。 黑色屬腎, 如果腎不好, 臉色就容易發黑, 比如人老了腎精慢慢不足, 臉上就會長出黑色的老人斑。 臨床上腎病患者一般都面色發黑;久病傷腎, 某些長期患病的人也容易臉色發黑。

通過面色發黑的不同情況可以判斷腎的病情。 如果是淺黑色, 大多是腎陽虛衰所致, 要多吃羊肉、韭菜等溫熱食物。 如果面色黑而幹焦, 如同“漆柴”, 多是腎陰虛或者腎精損耗嚴重。

面如漆柴, 是說臉色黑而缺乏光澤, 這種情況要吃一些補腎益精的蓮子、枸杞子和西洋參等。 如果面色發黑, 同時皮膚粗糙、乾燥, 甚至有斑塊, 像鱗甲一樣錯落有致, 則屬於腎氣不足引起的瘀血內阻, 不但要補腎, 還要多吃養血活血的食物, 比如山楂、紅糖、紅花等。 有些人面部局部發黑, 比如嘴唇周圍發黑, 則是腎虛兼脾虛, “脾之華在唇”, 口唇本是脾氣運行旺盛的地方, 脾虛則腎水反克脾土, 使口唇周圍發黑, 這就需要加服健脾祛濕的食物, 比如薏苡仁、芡實、冬瓜等。

綜上所述, 面色發黑的根本原因是腎虛, 其次是與腎虛關係密切的脾虛水濕和血瘀。 俗話說:“一白遮千醜”, 現在很多面色偏黑的人都想美白,

一種可能是天生的黑, 還有一種就是腎虛。 對於後一種, 就得補腎了, 這裡推薦的是玫瑰山藥粥:山藥200克, 薏苡仁100克, 玫瑰花5克, 大棗20克, 冰糖適量。 先把山藥洗淨去皮, 再切成小塊, 其他材料洗淨後備用;然後坐鍋燒水, 把薏苡仁倒入鍋中, 水開後用小火慢慢熬, 30分鐘後放入山藥、大棗、玫瑰花, 用文火慢慢熬, 待食物煮爛以後, 再加入適量冰糖, 這樣玫瑰山藥粥就做好了。 薏苡仁有健脾祛濕的作用, 山藥則是補腎益精的佳品, 加上補血活血的玫瑰花和大棗, 每天早起食用1碗, 對於改善面部暗黑有很好的效果。

不是臉色黑就表示腎虛, 那些天生皮膚黑、曬太陽多的人, 大多都很健康。 重要的是, 無論是什麼膚色, 一定要有光澤。 古人打比方說,

面部的光澤要像被“絹”裹著一樣。 絹字從糸(m )從肙(yu n), 肙既是聲旁, 又有“細小的”、“小巧的”意思。 “糸”與“肙”聯合起來表示“細膩光潔的絲織物”。 所以, 心有生機, 面色就應該像細膩的薄絹裹著朱砂;肺有生機, 就像薄絹裹著粉紅色的絲綢;肝有生機, 就像薄絹裹著天青色的絲綢;脾有生機, 就像絹裹著瓜蔞實(一種藥材, 果實金黃色);腎有生機, 就像薄絹裹著紫色的絲綢。 這些都是五臟充滿生機、欣欣向榮而顯露於外的表現。

患者一般是難以具有這麼健康的面色的, 中醫將面色進行細分, 來判斷患者的生死壽夭。 第一個是“有神之色”, 單純講光澤度。 患者臉上不同的“色” 可以說明疾病的部位, 而“澤”反映臟腑精氣的盛衰。 因此, 色的變化再大,

只要光澤不滅, 就表示臟腑精氣未竭, 生機猶存。 《黃帝內經》曰“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雞冠者生, 黃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豬肚)者生, 黑如鳥羽者生”。 翠羽、雞冠、蟹腹、豬肚、鳥羽, 都是血肉有情的意象, 閃爍著生命的光澤。 反之, “青如草茲者死, 黃如枳實者死, 黑如炲(煤炭)者死, 赤如衃血(鼻血)者死, 白如枯骨者死”, 乾草、枳實、煤炭、鼻血、白骨這些草木無情的意象, 死氣沉沉, 沒有生機, 表示臟腑精氣將絕, 久病之人突然有這樣的臉色, 是病情惡化的凶兆, 比如臨終患者臉上突然泛紅, 像塗抹上去似的, 這就是迴光返照。

第二個是“有胃氣之色”, 講潤澤度。 胃為氣血之本, 津液之源, 如果胃氣旺盛, 血氣充足, 面色就會很滋潤。 而黃是脾胃之色, 有一分黃色便有一分胃氣,

所以患者面色中只要還有些黃色, 表示胃氣尚存, 還可以救治。 當然, 這種黃色仍然要潤澤有光才好, 如果枯槁無澤就表示胃氣欲絕, 水谷精微生化無源, 反而不妙。

第三個是“有氣之色”, 講色澤含而不露。 《紅樓夢》中寫到王熙鳳“粉面含春威不露”, 威風收斂得很好, 沒有發出來卻也能感覺到, 這就是性格的含而不露。 健康人精氣收斂得很好, 所以白裡透紅、含而不露;而滿臉通紅則是露得多含得少。 患者精氣收斂不住, 面色過於鮮明外露, 則意味著精氣泄於外, 臟腑空虛, “色至氣不至”, 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孤露於外, 這就意味著精氣衰敗, 命不久矣。

這三種面色都屬於“正色”, 也就是基本色。 正色之外, 人的面色還會隨季節而改變, 如春青、夏赤、長夏黃、秋白、冬黑等,這就是“客色”,像客人一樣待一陣又消退了。無論正色和客色,都應以榮光華潤、含蓄不露為特徵,說明五臟精氣內充,神機健運。

如春青、夏赤、長夏黃、秋白、冬黑等,這就是“客色”,像客人一樣待一陣又消退了。無論正色和客色,都應以榮光華潤、含蓄不露為特徵,說明五臟精氣內充,神機健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