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箭菊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ǎ Jiàn Jú
【別名】韃新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川西小黃菊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yrethrum tatsienense (Bur. Et Franch.) Ling ex Shih [Chrysanthemum tatsienense Bur.et Franch.]
採收和儲藏:8-9月採收, 除去雜質, 晾乾。
【原形態】川西小黃菊 多年生草本,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高山草甸。
資源分佈:分佈于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花序皺縮成團,
以花冠橘黃色至橘紅色、氣香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徵:棕黃色。 ①花粉粒圓球形, 直徑24-28(-31)μm, 棕黃色, 具3個萌發孔, 萌發溝明顯, 外壁邊緣具刺。 ②花粉囊內壁細胞橢圓形或長橢圓形, 壁具點伏、條狀或螺旋狀增厚。 ③苞片下表皮細胞多角形, 氣孔不定式, 副衛細胞3-4個。 ④非腺毛由4-7個細胞組成, 變曲, 內含黃棕色特質,
【化學成份】花序含黃酮類,氨基酸,有機酸,此外,醛酮、生物鹼呈陽性反應。
【鑒別】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2g, 加2%碳酸鈉溶液25ml, 振搖, 放置30min, 濾過, 濾液用稀鹽酸酸化(pH4-6), 用乙醚15ml, 萃取, 分取乙醚液, 置水浴上蒸幹, 殘渣加無水乙醇1ml溶解, 移置試管中, 加甲基紅指示劑1滴, 即顯紅色。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 主跌打損傷;胞背痛;頭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