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討好型人格如何改變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討好型人格最大的特點就是只在意別人的感受而忽視自己內心的想法, 而討好型人和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不過根本原因可能在於原生家庭。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 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 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和讚賞, 他們才能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 是不會被拋棄的。

當他們違背父母的需求和期望的時候, 就會被父母大肆的否定, 批判, 甚至是打罵。 在這個時候因為對於幼兒而言父母無疑是他們心目中最大的權威, 並且他們的生存與安全感是完全來自于父母, 所以他們會對此形成很大的心理陰影, 為了逃避或不再受到這種被父母否定或打罵的痛苦, 他們不得不隱藏起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感受。

在他們既沒有迎合父母的期望也沒有違背父母期望的時候, 他們也很少能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

一個幼兒是很難獨自面對和承受自己的孤獨感的, 這個時候他就會刻意的想去做些什麼來迎合父母的期望和需求, 從而能夠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讚賞。 久而久之, 這就形成了他的一種習慣, 甚至他會逐漸的把父母的需求“內化”為自己的需求, 因為在他的認知裡:滿足了父母的需求就等於滿足了自己的需求。

討好型人格如何改變

1、接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你不能控制別人怎麼想, 與此同時, 你也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人話完全贊同。 你應該明白, 自我價值不是由別人的評價決定的, 而在於自身的評價。 別人沒有義務喜歡你, 也不會對你做的事情有太多的想法, 少給自己一些壓力。 當你做不好一件事情的時候, 沒必要苛責自己, 不如總結教訓, 不斷成長。

2、學會說“不”, 建立邊界意識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並不意味著自私。 或許你可以找一個安靜的、不被打擾的地方,

回憶你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所做的事情, 並列出那些你不喜歡, 但是不自主去幫別人做了的事情。 然後, 寫出你為什麼不想做這些事情。 這個時候, 你就會發現, 其實這些事情都違背了你的原則。

3、接受你初次拒絕別人的內疚感

改變習慣的開始總是艱難的。 由於習慣了以別人的情緒為中心, 所以很難將拒絕說出口。 當你拒絕別人的時候, 不用內疚, 不用抱歉, 因為他會找另一個可以幫忙的人, 或者另一種解決辦法。 如果你還是還是心軟了, 可以從反面想像一下事情的後果:我又幫忙做了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然而事情總是可以解決的。 別人也不會因為一件小事, 有太多的想法。

4、學會自愛, 提高自信

遵從己心, 相信自己,

不要過多地在意別人的想法, 因為你永遠也不可能討好所有人。 即使你獲得了別人再多的好評, 但這不是真正的你, 學會自愛才會體現你的價值。 不必時常和別人做比較, 接受並且更愛自己, 像對待良師益友一樣, 善待自己。 有時間不如去做一些喜歡的事, 保證充足的睡眠,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自信的人才是真正被人喜歡。 所以……加油!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內心敏感脆弱, 有同理心, 總能敏銳的察覺出或「自以為察覺」出別人內心的想法。

2、很難拒絕別人, 即便知道對方的要求不合理也會習慣性的硬著頭皮滿足對方的需求。

3、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傾向於抬高別人, 貶低自己。

4、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 因此很少會表達自己的真正需求, 總是試圖在別人面前營造出善良, 平和, 大度等「沒有攻擊性」的好形象

5、在社交中表現得很「神經質」, 因總會擔心自己會給對方造成什麼樣的印象、說哪些話合不合適、為對方考慮太多等, 使其在社交過程中無法坦然的表現自己, 反而會令其與別人的社交總會充滿了「不自然」的狀態。

6、大多數行為的動機往往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獲得別人的認可。

7、缺乏底線和原則,非常能夠容忍或者說是意識不到別人在客觀上對他的“逾規”行為。

反而會令其與別人的社交總會充滿了「不自然」的狀態。

6、大多數行為的動機往往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獲得別人的認可。

7、缺乏底線和原則,非常能夠容忍或者說是意識不到別人在客觀上對他的“逾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