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如何把握夏季養生的度

熱天, 人的全身氣血運行旺盛, 趨於體表, 津液隨氣血運行而外泄, 表現為出汗較多。 心通于夏, 心主血脈, 氣血旺盛, 精力充沛, 但汗為心之液, 出汗較多, 又容易損傷心陽心陰, 出現疲乏、氣短之症狀。 人們外受暑濕之邪的侵襲, 內受脾濕內困, 易出現倦怠乏力、口膩、身重、納呆。 因此, 夏季外要防暑降溫, 內要注意保護陽氣, 著眼於一個“中”字, 指中庸的“中”, 要掌握好“度”, 凡事既不要太過, 也不能不及。

宗旨:調養心神

中醫認為, 夏季為心之所主, 所以養生重在調養心神。 要保持神清氣和, 快樂歡暢, 胸懷寬闊, 精神飽滿,

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 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 以利於氣機的通泄。 氣溫高, 悶熱, 日照長, 相對濕度比較大, 這對人的情緒有極大的“啟動性”, 使人容易產生煩躁、易怒等情緒, 會給心臟帶來極大的壓力, 再加上人體各部分的生理功能都在緊張運行, 很容易使人中暑、休克。 因此一定要保持情緒穩定、心境平和。

搗按神門穴 神門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 可以安神定志、消煩除躁。 神門穴在手心面的腕橫紋小指側。 操作時, 以另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頂端搗, 或用拇指按揉之。

養陽保健操 雙手搓熱, 左手心按在腹部任脈的關元穴(臍下三寸, 約四橫指), 右手疊于左手背上, 以臍為中心, 向左向上, 做圓周摩腹運動, 上達中脘穴, 向右向下,

回到關元穴為一圈, 做64圈, 然後再向相反方向做圓周摩腹運動, 仍以左手心在下, 右手疊于左手背上, 自胸部任脈的上脘穴(臍上五寸, 約在胸口窩下方), 經過中脘穴、下脘穴、神闕穴、氣海穴, 至關元穴, 做64次向下推按運動。 推按揉摩時, 用力宜輕柔, 將力透於皮膚之下, 又不可用力太大。

生活:調養起居

“暑易傷氣”, 炎熱可使汗泄過多, 令人頭暈胸悶, 心悸口渴, 噁心, 甚至昏迷。 所以安排勞動或體育鍛煉時, 要避開烈日熾熱之時, 並注意加強防護。 宜晚些入睡, 早些起床, 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 《黃帝內經》說夏天要“夜臥早起”, 這樣人們的睡眠時間可能會比較少, 因此午飯後, 也需要安排一點時間午睡, 一則避炎熱之勢, 二則可消除疲勞。

最好每天洗一次澡, 使皮膚清爽, 消暑防病。

運動調養 生命在於運動, 但夏天的鍛煉不宜過分劇烈, 劇烈運動可致大汗淋漓, 汗泄過多不僅傷陰, 也傷陽氣。 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 如出汗過多, 可適當飲用鹽開水或綠豆鹽湯, 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 運動後不要立即用冷水沖頭、沐浴。 否則, 會引起寒濕痹症、“黃汗”等多種疾病。

中暑處理及預防

夏季酷熱多雨, 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 易導致中暑。 中暑有全身明顯乏力、頭暈、胸悶、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發麻、口渴、噁心等症狀, 其先兆症狀一般較輕, 或只出現部分症狀, 要多注意觀察。 中暑後, 應立即將病人移至通風處休息, 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

若用西瓜汁、蘆根水、酸梅湯則效果更好。

應注意做好幾個方面:合理安排工作, 注意勞逸結合, 避免在烈日下過度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 不吹過堂風、不在星月下露宿、不直吹電扇空調、不在空調下快速冷卻, 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 一般在6℃-8℃較為合適;防暑飲料和藥物, 如綠豆湯、酸梅汁、人丹、十滴水、清涼油等不可少。

飲食宜清淡

古代養生大家孫思邈說:“善養生者, 常須少食肉, 多食飯。 ”“常宜輕清甜淡之物, 大小麥曲、粳米為佳。 ”所以, 夏季的飲食應宜清淡、宜葷素搭配、宜定時、宜衛生、忌冷飲。

應少食苦味, 多食辛味。 五味入五臟, 苦入心, 辛入肺, 所以在夏季, 人們要少吃苦味的食物, 以防心火太盛, 克制肺金;多吃辛味的食物,

辛味入肺, 助肺氣, 肺強則可預防肺金被心火所克。

夏季出汗較多, 則鹽分損失較多。 若心肌缺鹽, 搏動就會失常, 宜多食酸味, 如番茄, 以收斂固表;多食鹹味, 宜補腎養心。

夏季要注意清熱、生津止渴、消暑化濕, 常吃利水滲濕的食物, 以排除體內多餘的積水, 恢復脾的運化功能, 如西瓜、黃瓜、香瓜、芹菜、萵筍等。 夏季致病微生物極易繁殖, 食物極易腐爛、變質。 夏季吃菜要注意吃新鮮蔬菜, 如不注意則腸道疾病容易發生。 具有一定殺菌作用的蔬菜有:大蒜、洋蔥、大蔥、青蒜、蒜苗等。

夏季炎熱, 可適當吃一些冰糕、蜜水、冷粥, 但不可過量, 因暑取涼, 入秋後易發生咳喘等呼吸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