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洋白蠟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于《華北經濟植物志要》。

【拼音名】Yánɡ Bái Là Sh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美洲綠(木岑)格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var.lanceolata (Borkh.)Sarg.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整枝時剝取樹皮, 切片, 曬乾。

【性味】苦;性寒

【歸經】肝;大腸;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斂止血。 主濕熱瀉痢;月經不調;帶下崩漏;目赤腫痛;牛皮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2g。 外用:適量, 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樹皮。 味苦, 性寒。 有清熱燥濕, 清肝明目, 收斂止血的功能。 用於腸炎, 痢疾, 月經不調, 白帶, 崩漏, 目赤腫痛。 急性結膜炎, 慢性支氣管炎。 外用於牛皮癬。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