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尿毒癥透析是怎麼做的?尿毒癥透析是怎麼回事?

尿毒癥是當前來看十分嚴重的一種疾病, 很多的人會遇到該病, 給自己身體帶來了嚴重傷害, 大部分人在患有尿毒癥後都不知道透析是什麼?那麼尿毒癥透析是怎麼做的?尿毒癥透析是怎麼回事?

尿毒癥透析是怎麼做的?

血液透析是將患者的血液和透析液同時引進透析器(兩者的流動方向相反), 利用透析器(人工腎)的半透膜, 將血中蓄積的過多毒素和過多的水分清出體外, 並補充堿基以糾正酸中毒, 調整電解質紊亂, 替代腎臟的排泄功能。 血液透析器俗稱人工腎, 血液透析必須有血管通路, 動靜脈造瘺就是將橈動脈和 頭靜脈連起來, 透析時好穿刺且透析效果好。 一般患者需每週血液透析3次, 每次4~5小時 。 應儘早開始透析以利糾正由於毒素蓄積過多導致的不可逆性臟器損傷及機體的代謝紊亂, 當肌酐清除率下降為10~12mL/min時即應開始透析。

15~60歲患者透析效果好且安全, 但由於透析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新透析設備的不斷出現, 70歲以上的患者亦可獲得好療效。

尿毒癥透析是怎麼回事?

有些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後, 認為透析可以把體內各種有害及多餘的物質清除掉, 因而放鬆了飲食限制,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進行維持性血透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 往往少尿甚至無尿, 因此, 對水分的攝入必須加以限制, 否則會導致浮腫;高血壓及心力衰竭等併發症。 維持性血透患者每天進水量以多少為好, 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原則上是量出為入, 保持平衡。 出量包括尿量、吐瀉量、不顯性失水量(400—600ral/24h)及透析脫水量。 入量包括每日飲水量、食物中的含水量及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內生水量的總和。 判斷體內水液平衡最簡單的方法是測量體重, 透析患者應每日稱體重, 要求透析期間體重增加保持在l一1.5kg以內, 短時間內體重的改變都是體內水液變化的結果。

一般來說, 每週透析一次的患者, 每天飲水量為looml加上24小時的尿量之和,

無尿患者每日飲水量不超過looml;每週透析2次的患者, 每天飲水量為300ml加上24h尿量之和, 無尿患者飲水量不超過300ml;每週透析3次者, 每天飲水量為500ml加上尿量, 無尿患者每日飲水量不超過500ml。 透析患者不能依靠增加超濾來改善日常的進水量, 因為在血透中大量快速的超濾水分會引起血壓下降、痙攣、頭痛等各種症狀, 且慢性水負荷過重可增加心血管負荷, 後果是不良的。

至於食鹽的管理, 平時應避免各種高鹽食品, 如鹹魚、鹹蛋、鹹肉、鹹菜、醬類及各種醃製品, 在尿少、浮腫、血壓增高時, 應控制鹽的攝入量, 代用鹽也不可以濫用。 每週透析3次的患者, 每日鹽的攝入量為4g左右, 每週透析2次的患者每日鹽的攝入量為3g左右。

長期接受透析的患者, 能否提高生活品質, 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否管理好水、鹽的攝入。 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尤其是少尿時, 血鉀往往偏高, 嚴重的高鉀血症往往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 必須嚴格限制鉀的攝入。 每日尿量達1000ml者可排出1g鉀;每日尿量在500ml者最多可排出0.6g鉀。

即使每週透析3次者, 每日鉀攝入量仍應限制在0.6g左右。 除此之外, 由於每次透析時可使體內丟失一部分蛋白質, 血透患者還應注意蛋白質的攝入量, 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會加重氮質血症, 一般以每日每kg體重1—1.5g左右為好, 並應選擇一定數量的高生物蛋白食物和牛奶、雞蛋等, 注意脂肪及熱量的補充。

瞭解到了以上的這些知識之後, 大家應當認識到了尿毒癥透析的相關知識有哪些了, 尿毒癥是極為嚴重的, 會給患者的腎臟健康帶來十分嚴重的傷害, 所以大家一定要預防尿毒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