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每天“清茶淡飯”未必好
有許多老人喜歡吃“粗茶淡飯”, 飲食越清淡越好, 甚至說吃素能長壽。 那麼這種說法正確嗎?
事實證明, 人吃過分清淡食物會降低體質,
一個調查表明, 吃素食者並不都健康。 某山上的一個寺廟的90名僧尼, 常年吃素食, 他們佛門弟子中大多數患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究其原因主要是飲食中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等嚴重不足, 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
葷食, 並不是疾病的禍首, 而應該是人體攝取營養的重要來源。 葷者, 指雞、鴨、魚、肉。 人體在生長發育和代謝過程中每天都需要大量優質蛋白和必需的脂肪酸。 素食中除了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 其他食物中含量均很少, 而且營養價值較低, 不易於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
魚和肉中, 尤其是魚類當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優質蛋白和能夠降低血脂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人體容易缺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我國於1987年在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範圍內的14萬余人中做了一次系統的營養調查發現:國民飲食中, 蛋白質、鈣和核黃素(維生素B2)攝入不足,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適量的葷食。 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葷素搭配, 比例適當, 才能健康長壽。
真正符合老年人的飲食應是什麼?綜合國外多方面資料表明:這類食物內的維生素、蛋白質、糖、微量元素等成分必須互補存在,
老年人可以大米、麵粉或雜糧為主食。 菜肴以瘦肉(每1-2日50克左右)以及各種蔬菜為主;每日喝豆漿或牛奶, 吃鮮魚、蝦、海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