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更需鍛煉
多數類風濕關節炎需要同時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緩解病情抗風濕藥, 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聯合用藥的治療效果明顯優於單一用藥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慢性炎症和骨質破壞為主要特徵的自身免疫病。 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該病患病率為0.28%, 致畸率約為52%, 約有1/3的患者因病停止工作, 是臨床上主要的致殘性疾病之一。
類風濕關節炎多發于中年女性。 絕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都是進展性的。 除了造成患者關節疼痛、腫脹、關節畸形、骨質疏鬆外, 還會出現皮膚、肺和血液系統損害。 目前,
類風濕關節炎是關節裡的黃膜發炎, 不是細菌感染, 因此不會傳染。 但它的特點是關節炎症狀很難自愈, 導致關節周圍組織破壞, 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僵硬以及活動靈活性受限, 如果不合理治療, 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畸形, 最後致殘。
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與遺傳、感染、性激素及環境因素有關。 患者大多起病隱秘, 最初多累及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或腕、膝、足關節等, 表現為對稱性關節腫痛、晨僵, 繼續發展則出現關節功能障礙和畸形。 此外, 病程中還可能出現發熱、貧血、皮下結節、眼炎、心包炎、淋巴結腫大等。
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十分重要。 該病治療的視窗期為3個月, 即在發病3個月開始治療,
應根據病情聯合用藥。 聯合用藥是指既要給予非甾體抗炎藥等藥物緩解關節腫痛及全身症狀, 又要及時加用緩解病情抗風濕藥, 以便從根本上使患者的關節病變減緩或停止。 多數類風濕關節炎需要同時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緩解病情抗風濕藥, 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研究證實, 聯合用藥的治療效果明顯優於單一用藥, 且其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沒有明顯增加。
治療方案要個體化。 選擇療效好而又無明顯不良反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是控制病情、改善預後的根本所在。 對重症或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及多種自身抗體陽性者, 應給予二聯或三聯慢作用抗風濕藥;對年輕的患者應避免使用雷公藤;對於經正規慢作用抗風濕藥治療無效等難治性患者, 可採取免疫淨化等治療;對關節腔積液者應及時給予穿刺抽液和關節腔內注射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盡可能在患病早期開始功能鍛煉, 持之以恆, 循序漸進。 鍛煉的目的是緩解疼痛、減少畸形, 維持關節功能。 鍛煉的方式包括進行關節伸展運動, 避免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
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來說, 均衡、營養、健康的飲食可以增強抗病能力, 穀物、肉類、蔬菜、水果均應適量食用。 但是, 對於某些患者而言, 有的特殊食物可能會加重症狀, 如海鮮和過於刺激的食物。 但是, 個體間食物誘發關節炎的可能性差異巨大, 最好是根據自己吃這些食物的反應來判斷。 若同時合併痛風關節炎或者血尿酸升高, 需要進行低嘌呤飲食。
(陳 適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