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三代內患腸癌 40歲后要做腸鏡

●20%的大腸癌有家族聚集性

●林奇綜合征患者腸鏡檢查要提前到20多歲, 檢查間隔要縮小

數據顯示, 廣州的大腸癌發病率和10年前相比增長幅度超過50%, 成為本土第二大癌癥。 腸癌的“可怕”之處在于, 早期沒有任何癥狀;但大腸癌實際上又不是那么可怕, 因為其可防可治, 80%是由腺瘤演變過來的, 腺瘤到腺癌演變要達到8~10年, 作為良性病變長期存在身體內, 有很長時間讓人去發現、處理。 但因為沒有癥狀, 及時發現就要依靠腸鏡檢查。 專家提醒, 約兩成大腸癌有家族聚集性, 有息肉病史、結腸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40歲以上一定要定期做腸鏡檢查, 而對于某些基因缺陷的攜帶者, 腸鏡檢查開始的年齡要提早, 檢查間隔要縮小。

老年腸梗阻, 需警惕腸癌

“醫學教科書、考試中有一道經典的題目, 是問大腸癌的早期癥狀。 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是——沒有癥狀。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洪楚原說, 當出現大便頻率改變(如每天一次變為每天幾次、幾天才一次)、大便性狀改變(大便稀爛, 混有黏液或血)、腸梗阻等癥狀時, 往往已是中晚期。

洪楚原介紹, 如果腫瘤位置在右半結腸, 多數有慢性失血, 如果是在左半結腸, 因為靠近肛門, 容易發生堵塞, 引起腸梗阻, “腸梗阻病人, 五六十年代多數是蛔蟲團引起的, 現在已經很罕見。 七八十年代外科發展,

手術后腸粘連是腸梗阻的主要因素。 到了90年代以后, 老人出現腸梗阻, 首先想到的是大腸癌, 尤其是現在。 特別是沒有做過腹部手術出現腸梗阻的病人, 八九不離十是大腸癌引起的。 ”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 廣州的大腸癌發病率最近10年上升了50%多, 達34/10萬, 已達發達國家發病率水平, 是目前廣州的第二大癌癥, 而且90%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洪楚原表示, 我國大腸癌發病“井噴”式發展, 流行病學軌跡正沿著數十年前歐美的軌跡走。 “高脂肪、高動物蛋白、高熱量、低膳食纖維飲食, 大量飲酒、抽煙、肥胖、糖尿病等, 都是大腸癌發病的相關因素。 ”和以前相比, 大腸癌的治療理念已經發生變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強調單純手術治療,

外科醫生決定做不做手術, 現在是以手術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治療, 除了病情還要考慮到患者的心理、生活質量等。 ”洪楚原介紹, 近日該院成立了胃腸道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協作組, 胃腸外科、消化內科、腫瘤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學科專家定期會診疑難病例, 綜合評估出讓患者受益最大的方案。

專家建議:

家族有腸癌史, 40歲后一定要做腸鏡

“我做了30年的消化科醫生, 過去結腸癌在癌癥中只排在七八位。 ”廣醫二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林漫鵬介紹, 如今人們的飲食習慣改變, 吃肉多導致胃腸負擔加大, 濫用抗生素導致感染增多, 還有精神因素, 都可能是誘發大腸癌的因素。

腸癌往往由息肉演變而來,

沒有癌變前可通過腸鏡檢查出來。 臨床所見, 腸息肉和大腸癌往往有家族聚集現象, 大約20%的大腸癌有家族聚集性, 這其中既包括飲食、生活習慣的原因, 也有遺傳性因素。 “如果有息肉病史、結腸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40歲以上建議一定要做個腸鏡檢查, 然后根據醫生指導進行隨訪, 不要等到有癥狀才檢查。 40歲以上的一般人群, 條件允許的話也建議查一查。 ”曾經有個70多歲的阿伯患乙狀結腸癌, 醫生動員他40多歲的兒子來做個腸鏡, 結果發現已是腸癌中期, 當時他兒子還沒有出現任何癥狀。

提到腸鏡檢查, 不少人擔心會痛。 林漫鵬表示, 如今腸鏡技術已經大大改良, 麻醉技術可以讓患者“一邊睡一邊做腸鏡”, “除了高齡、心血管病、腦病等患者,

普通人幾乎都適合做無痛腸鏡。 現在歐美所做的腸鏡基本都是無痛的, 麻藥在體內代謝得很快, 殘留的毒性非常小。 另外, 腸鏡前需要吃瀉藥做準備, 以前是刺激性瀉藥, 現在也改用電解質瀉藥, 配方和人體匹配。 ”林漫鵬說, “防病的錢總比治病的錢少得多。 即便是早期癌, 切了也有心理負擔, 最好是在還沒病時盡早做個檢查, 有息肉的切除最好。 ”

特別提醒:

患林奇綜合征, 做腸鏡要更早

但是, 對于一類特殊的遺傳性大腸癌, 開始做腸鏡的時間要提早, 檢查間隔要縮小。 專家介紹, 大腸癌的遺傳性涉及多基因、多步驟作用, 有一類遺傳性大腸癌目前研究的比較清楚, 即林奇綜合征, 也叫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

占全部大腸癌的5%~15%。 廣醫二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國強介紹, 林奇綜合征不僅可以是發生于大腸的惡性腫瘤, 也可以是發生于子宮內膜、胃部、卵巢、小腸、輸尿管、膽管、皮膚等腸外的惡性腫瘤。 現在人們已認識到林奇綜合征的本質在于四個基因的遺傳缺陷, 基因診斷已成為林奇綜合征的“金標準”。

廣醫二院目前已開展了林奇綜合征基因篩查。 王國強介紹, 對于攜帶了林奇綜合征缺陷基因者, 建議從20~25歲就開始腸鏡檢查, 如果其家人在20~25歲前就患上林奇綜合征相關腫瘤, 就應在最早診斷此疾病年齡的前2~5年開始腸鏡檢查, 而且每1~2年復查一次。 一般散發型大腸癌由腺瘤到癌變的過程需要8~10年, 但林奇綜合征相關基因變異者這一過程僅2~3年, 1~2年復查一次可以保證在腺瘤癌變前給予及時處理,即在腸鏡下切除腺瘤,避免大腸癌的發生。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洪楚原、副主任醫師王國強,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林漫鵬文/伍仞 通訊員許詠怡 1~2年復查一次可以保證在腺瘤癌變前給予及時處理,即在腸鏡下切除腺瘤,避免大腸癌的發生。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洪楚原、副主任醫師王國強,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林漫鵬文/伍仞 通訊員許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