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經行口糜的治療方法

經行口糜的出現屬於一種惡性腫瘤類型, 它是在多個病因的作用下形成的疾病, 發生之後死亡率特別高, 是大家聞之色變的惡性腫瘤, 為了提升存活率, 必須要積極的發現病症, 並且進行治療, 配合醫生做好治療。

經行口糜辨證施治

提要:每值臨經或經期之時, 出現週期性的口舌糜爛, 經淨漸愈者, 每月如期反復發作者, 稱為“經行口糜”。 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是:由於其病發於口舌, 大多因於熱而發。 臨床辨證有陰虛火旺, 熱乘於心者;有胃熱薰蒸而致者。 西醫之口腔炎、糜爛、潰瘍。

一、【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邪熱為患,

或陰虛火旺, 心火內熾, 或胃熱熾盛, 或濕熱薰蒸, 使火熱上炎而致。

1、陰虛火旺:素體陰虛, 或情志化火傷陰, 或熱病傷陰, 陰虛火旺, 虛火乘經行營陰偏虛之際, 上乘於心, 發而為病。

2、胃熱熾盛:素體陽盛, 或飲食失節, 偏嗜辛香燥烈, 使胃熱熾盛, 經行之際, 沖氣偏盛, 以至胃熱挾沖氣上乘於心, 發而為病。

3、濕熱薰蒸:素體脾虛, 起居失宜, 水濕不運, 鬱而化熱, 或飲食失節, 偏嗜肥甘厚味, 濕熱內生, 濕熱薰蒸, 發而為病。

二、【辯證施治】

本病多為熱證, 治療以清熱為大法法臨證時根據不同證情, 分別施以滋陰降火, 清熱瀉火或利濕清熱等法。

1、陰虛火旺:

「主證」 行經之際, 口舌糜爛, 伴見一組肝腎陰虛⑿之症。

「病機」 陰虛火旺, 上乘於心。

「治法」 滋陰降火,

導熱下行。

「方藥」 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加味:

熟地 山茱萸 山藥 澤瀉 茯苓 丹皮 知母 黃柏 生地 玄參 麥冬

本方為知柏地黃丸加生地、玄參。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藥滋補肝腎之陰;黃柏、丹皮清熱涼血;知母滋陰降火;生地涼血養陰;玄參清熱解毒, 養陰生津;澤瀉、茯苓導熱下行。 諸化合用, 共湊滋陰降火, 熱下行之功。

2、胃火熾盛:

「主證」 經行之前或正值經期, 口舌生瘡, 糜爛, 口臭, 伴見一組裡熱⑻之症。

「病機」 胃熱熾盛, 上乘於心。

「治法」 清胃瀉火, 導熱下行。

「方藥」 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合涼膈散(《和劑局方》)

生地 木通 生甘草梢 竹葉 大黃 樸硝 山梔 薄荷 黃芩 連翹 丹皮

方中生地涼血養陰;大黃、樸硝清熱瀉下;山梔、黃芩、連翹、生甘草清熱解毒;木通、竹葉導熱由小便而出;薄荷內清外疏。

諸藥合用, 具有清胃瀉火, 導熱下行之效。

3、濕熱薰蒸

「主證」 經行之際, 口舌糜爛, 口唇皰疹, 脘腹脹滿滿嘔惡, 大便溏臭。 舌苔黃膩, 脈濡數。

「病機」 濕熱薰蒸。

「治法」 清熱利濕。

「方藥」 甘露消毒丹(錄自《溫熱經緯》)

滑石 茵陳 黃芩 石菖蒲 川貝母 木通 藿香 射干 連翹 薄荷 白豆蔻 土茯苓

方中石菖蒲、藿香、薄荷、白豆蔻芳化濕濁, 宣暢氣機;黃芩、連翹清熱解毒;川貝母、射干瀉火散結;滑石、茵陳、木通清熱利濕。 諸藥合用, 具有芳香化濁, 清熱利濕之功。

 三、【食療單方】

1、陰虛火旺食療方:1.生地50克、鴨蛋2枚、冰糖適量, 先將生地用水泡半小時, 鴨蛋洗淨後與生地共煮, 蛋熟後去殼, 再入生地湯煮片刻, 加冰糖調味, 食蛋飲湯。 其方具有清熱生津、養血涼血的功效。

2.取西瓜一個, 去籽取汁, 頻飲。 其方具有清心利尿作用。

2、胃熱薰蒸食療方:1.絲瓜500克, 切段, 鮮薑100克切片, 加水共煮2小時, 飲湯。 其方具有清熱解毒功效。 2.鮮竹葉(幹品減半)、石膏各30克, 粳米50克, 砂糖適量。 先將石膏煎煮20分鐘, 加入竹葉同煎10分鐘, 取藥汁, 加粳米煮粥, 熟時加糖攪勻食用。 其方具有清熱瀉火功效。 3.馬鞭草3O克, 水煎服, 每日一劑。 其方可清熱解毒, 亦適用于陰虛火旺而致經行口糜。

臨床治療 辨證施治 個人經驗 僅供參考 老中醫王聖尉 編輯

很多人在得病後也未能做到及早治療, 這是很不應該的, 瞭解經行口糜的治療方法並抓緊治療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