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個洗澡習慣會危害健康
洗澡算得上是最平常的生活小事, 基本上和一日三餐一樣平常。 可實際上, 洗澡不只是打開花灑沖一沖那么簡單。 缺乏常識或一些不經意的小錯誤, 可能就會影響到健康。
洗澡順序錯:最可能影響血壓
去年, 日本《日刊現代》刊發文章指出, 日本每年因洗澡順序不科學導致死亡的人數高達1.4萬人。 此文一出, 引起熱議一片, 洗澡順序作用真的這么大?關于這個問題, 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唐成林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當的洗澡順序的確是存在致死的風險, 但是致死的幾率很小。 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原主任王輝武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
起床就洗澡:暈眩
早起后洗個澡, 可以促進大腦興奮, 保證一天精神振奮, 但如果沒吃早飯就洗, 很容易發生暈眩, 甚至低血糖性休克。 如果再加上水溫過高, 血管擴張, 還會出現腦供血不足、虛脫。 早起洗澡要安排在早飯后半小時。
睡前沖個澡:失眠
熱水會使體溫迅速升高, 抑制大腦褪黑激素的分泌, 如果洗完立刻上床,
飽餐后洗澡:影響消化
空腹不能洗澡, 飽餐后同樣不行。 剛吃完飯, 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 此時洗澡, 全身血管就會擴張, 皮膚和肌肉血流增加, 會影響消化。 此外, 酒后也不宜洗澡, 否則會導致血壓下降, 出現頭暈眼花、渾身無力, 甚至引起心臟病或腦中風。 建議洗澡最好安排在飯后1~2個小時。
洗前準備不充分:心血管疾病風險大
秋冬季節, 如果帶著一身冷氣進入浴室, 巨大的溫差會使血管及心臟負擔增大, 這對于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危險。 如果再加上通風條件差, 就會引發頭暈、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
圖干凈使勁兒搓:傷害皮膚角質層
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脂質膜共同構成了皮膚的屏障保護層, 不但可以保護機體免受外界損害, 還能防止體內營養物質尤其是水分的喪失。 使勁兒用搓澡巾搓就會破壞這層保護膜。 如果洗后用手指搓皮膚能聽見吱吱的聲音, 就說明搓洗過度了。 建議勤洗澡, 而不是“攢著洗, 用力搓”, 可用柔軟的海綿蘸沐浴露輕輕擦洗, 只在肘部、膝蓋等角質層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
沐浴露一次擠很多:皮炎
沐浴露一般都含有月桂酰胺丙基甜菜堿, 可激發某些化學物質快速滲透進入皮膚。 如果長期過量使用沐浴露,
洗澡太久:越洗越累
每次15分鐘最佳。 洗得時間久了, 反而會覺得渾身無力。 疲勞與血液中的乳酸濃度有關。 有研究顯示, 劇烈運動后, 洗澡5分鐘, 血液中的乳酸濃度幾乎沒有變化;而洗10分鐘, 乳酸濃度會降低7~8毫克;洗30~60分鐘, 乳酸濃度就基本恢復到疲勞前的水平了。 對一般的上班族或輕微勞動者來說,
洗澡事小, 健康事大。 可能對很健康的人來說, 上面的問題都影響不大, 但無論如何, 平常多注意一些, 健康就多一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