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礬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江西草藥》
【拼音名】Shān Fán Hu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礬科植物山礬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mplocos sumuntia Buch.-Ham·ex D·Don[S.Caudata Wall.]
採收和儲藏:2~3月採花, 曬乾。
【原形態】喬木。 嫩枝褐色。 葉互生;葉柄長0.5-1cm;葉片薄革質, 卵形、狹倒卵形、倒披針狀橢圓形, 長3.5-8cm, 寬1.5-3cm, 先端常呈尾狀漸尖, 基部楔形或圓形, 邊線具淺鋸齒或波狀齒, 有的近全緣;中脈在葉面凹下, 側脈和網脈在兩面均凸起, 側脈每邊4-6條。 總狀花序長2.5-4cm, 被展開的柔毛;苞片早落, 闊卵形至倒卵形, 長約1mm, 密被柔毛;小苞片與苞片同形;花萼長2-2.5mm, 萼筒倒圓錐形, 無毛, 裂片三角狀卵形, 與萼筒等長或稍短於萼筒, 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500m的山谷、溪邊灌叢中或山坡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總狀花序長2-4cm, 被展開的柔毛;苞片闊卵形至倒卵形, 密被柔毛, 小苞片和蒼片圓形;花萼筒倒圓錐形, 無毛, 裂片三角狀卵形, 背面有微柔毛;花冠黃褐色, 5深裂幾達基部, 長4-6mm, 裂片背面有微柔毛。 氣微, 味淡。
【性味】苦;辛;性平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化痰解鬱;生津止渴。 主咳嗽胸悶;小兒消渴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