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止汗的中藥有哪些

很多人一到了夏季的時候就會汗流不止, 筆正常人出汗的量要多一些, 還有很多人在天很涼快的時候也會出現嚴重出汗的現象, 就是別人不怎麼熱, 但是他卻寒流入雨, 其實這樣的症狀也是一種疾病, 在中醫上稱之為肝膽虛弱引發的疾病, 還有更多的辯證, 這個出汗的現象很多人也非常的厭倦, 在治療的時候也需要及時的選擇中藥來處理, 那麼止汗的中藥有哪些呢?

1 溫補類止汗藥:如黃芪、白術、浮小麥、萸肉等。 黃芪味甘性溫, 入脾肺經, 為補氣主藥, 有“補氣諸藥之最”之美稱, 與白術俱為補氣固表止汗的要藥, 常相須為用, 治療脾肺氣虛的汗症。 這兩味藥不僅用於氣虛汗出, 在養陰藥中配伍應用, 有防止養陰藥的滋膩礙胃和發揮氣的生津、運津和攝津作用, 加強止汗效果, 此即白術“益津液”、黃芪“不僅補氣, 用之得當能滋陰”之意。 浮小麥味甘咸性平,

專入心經, 有益心氣、養心陰、除虛熱作用, 是治療心氣不足、心有浮熱之汗症的佳品, 常配入生脈散應用。 山萸肉味酸性微溫, 補澀俱備, 既能助陽又能補精, 是平補肝腎、治療肝腎不足而汗出的要藥。

張錫純謂:“萸肉既能斂汗, 又善補肝, 是以肝虛極而元氣將脫者, 服之最效”(《醫學衷中參西錄》), 張氏喜用萸肉配用生龍牡治療肝膽虛極之虛汗淋漓。

2 滋補類止汗藥:如五味子、女貞子、夜交藤、櫓豆等。 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斂汗, 五味俱全, 能散能收, 能清能補, 乃治陰虛汗出之妙品, 臨床上常配烏梅、碧桃乾等加強止汗效果。 女貞子“養陰氣, 平陰火, 解煩熱骨蒸, 止虛汗”(《本草正》), 善補益肝腎之陰, 清虛火, 多與地骨皮、丹皮、生地等同用。 夜交藤“養肝腎,

止虛汗”(《飲片新參》), 能引陽入陰, 交通心腎而止汗。 櫓豆“壯筋骨, 止盜汗, 補腎活血, 明目益精”(《綱目拾遺》), 臨床上多與地骨皮同用, 借其養血平肝、滋陰清熱之功, 標本兼顧而取效。

如果出汗嚴重的話, 那麼就按照上面我們所介紹的這些中醫治療方法來給自己治療疾病, 中醫治療出汗厲害的現象還是有明顯控制效果的, 知識在治療出汗厲害這個症狀的時候最好是先找到原因, 很多疾病會引起出汗的現象, 比如說甲亢, 甲狀腺亢進, 還有糖尿病等都會出現多汗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