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人夏季謹防“熱中風”

進入7月以來, 天氣持續高溫, 特別是入伏以來, 氣溫高達35℃-36℃。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 近來患缺血性腦中風的患者明顯增加, 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居多。 眾所周知, 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特別是冬季和夏季是中風的兩個高發期。 特別提醒市民, 夏季也要謹防“熱中風”。

醫院一天來了十多個腦中風患者

上周, 某醫院來了位67歲老人, 因患缺血性腦中風入院治療。 原來, 老人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 儘管一直在用藥, 可用藥不規範, 還經常抽煙。

事發當晚, 老人晚飯過後和家人一起看電視, 可看著看著突然出現了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右側肢體也開始偏癱了, 見情況不妙, 家人連夜將老人送往醫院急救。 後經CT、磁共振檢查, 老人被診斷為腦梗塞, 梗塞部位在腦幹處, 當時老人的右側肢體已經無法活動了。

炎炎夏日, 突發缺血性腦中風的不但有老人, 也有二十幾歲的年輕小夥, 小郭就是其中之一。 小郭的工作要經常值夜班, 通常淩晨兩三點鐘下班。 下班後, 他總會去吃夜宵, 還不忘喝幾杯小酒。 “小郭是我們醫院近期接診的年齡最小的腦中風病人, 發病原因主要與他愛吃高脂肪類食品、抽煙酗酒有關。 小郭看起來年輕力壯, 可到醫院就診時, 他左側肢體都無法動彈了。 ”醫院神經內科謝國民主任說, 近來他們每天都要接診腦中風患者,

少則三四個, 多則十幾個。

炎夏為何缺血性腦中風頻發?

據謝國民主任介紹, 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多發的腦血管疾病, 很容易致人死亡, 冬季和夏季更易發病。 冬季中風主要表現為“出血性腦中風”, 而夏季中風則主要表現“缺血性腦中風”。 “缺血性腦中風”是指腦血栓形成或腦血栓的基礎上導致腦梗塞、腦動脈堵塞而引起的偏癱和意識障礙。

夏季為何高發缺血性腦中風呢?謝國平主任分析, 夏季人體要大量排汗, 出汗過多會使體內水分喪失, 如體內水分沒有得到及時補充, 就會出現血液粘稠、血液迴圈減慢等情況, 相比年輕人, 老年人口渴感覺中樞差, 即便人體已經缺少水分了, 可老年人不能馬上感覺到, 這樣也會促使血液粘稠。

另外, 天熱人體體表微循環容量大, 會有大量血液流到體表, 相對供給腦部的血液量減少, 老年人本身血管相對狹窄, 更容易形成微小血栓, 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專家支招如何防止“熱中風”

謝國民主任提醒, 缺血性腦中風是有前兆的, 好發群體更要警惕。 “中風有一定的徵兆信號, 如頭暈、嘔吐、噁心、舌麻、吃東西嗆咳、肢體偏癱等。 患病初期症狀相對較輕, 暫時性腦供血不足, 不少老年人根本不放在心上, 以為上了歲數, 身體有點不適很正常。 ”謝國民說, 殊不知前期的忽視和不重視, 往往會貽誤病情, 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謝國民主任特別介紹了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的方法。 首先, 夏季要謹防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

做到科學用藥。 其次, 科學飲食。 飲食儘量清淡, 少吃高脂肪的食品, 少吃過鹹的海貨。 再次, 要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 勞逸結合, 注意防暑降溫。 最後, 保持樂觀心態, 學會自我放鬆, 避免情緒過於焦躁緊張。 一旦出現頭痛頭昏、舌麻、肢體感覺異常、精神萎靡等症狀時, 要立即休息並及時就診, 以免延醫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