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穿越幾大注意
養生導讀:徒步穿越是指, 在徒步區域裡主要靠徒步行走去完成起點到終點的穿越里程。 中間可能要跨越山嶺、叢林、沙漠、雪原、溪流、峽谷等地貌的一種戶外活動。 野外綜合技能要求較高, 集登山、攀岩、漂流、溯溪、野外生存於一體。 穿越人員必須要具備良好的體能, 穩定的心理素質和道德水準, 同時還要有樂於助人的團隊精神。 一次成功的穿越, 行前要精心定制份好穿越計畫, 對要徒步穿越的區域進行瞭解, 包括穿越時間的天氣、地貌、難度、風險係數, 所需的裝備、食物、藥品等等。
徒步穿越的基本原理及要領。
1、徒步行走時, 應帶足飲用水。
每人每天約3升的量, 根據天氣情況去增減, 寧多勿少。 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溝河有水補給, 一定要先觀察水源污染情況, 是否有無人畜活動、是否有動物屍體倒于水旁, 有無糞便、毛蟲污染, 是否發黑發臭, 根據觀察到的情況, 採取沉澱、過濾、離析等方法處理後才飲用。 一般情況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塗擦嘴唇, 等過3-5分鐘後, 嘴唇不發麻發癢、無臭無味才飲用。
帶足飲用水
2、行走重心在上坡時, 應在腳掌前部。
身體稍向前傾, 下坡時重心放在後腳掌, 同時降低重心, 身體稍微下垂, 無論上坡下坡, 對於坡度較大的坡跡, 應走"之"字形, 儘量避免直線上下, 這是一種相對安全的走法, 上下坡時, 手部攀拉的石塊、樹枝、藤條,
3、在行走中, 要養成個良好習慣。
集中精力行走, 不要邊走邊笑, 打鬧嬉戲, 更不能大聲歌唱, 這樣不但分散其他隊員的注意力, 同時還會無謂消耗自己的體能。
4、正常的徒步時間裡排尿也應該是4小時/次。
可以通過觀察排解的尿液顏色, 瞭解自己體內水分脫失症狀。 尿液呈深黃色, 微感口渴, 脈搏速度正常為輕微脫水症狀, 尿液呈暗黃色, 口內黏膜乾燥, 口渴, 脈搏速度加快但弱為中度脫水症狀, 重度脫水症狀為無尿液, 臉色皮膚蒼白, 呼吸急促, 口渴昏睡, 脈搏快而無力很弱。
行走中的休息
5、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也要講究方法。
一般是長短結合, 短多長少。 一般途中短暫休息儘量控制在5分鐘以內, 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 以站著休息為主, 調整呼吸。 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鐘一次為好, 休息時間為15-20分鐘, 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 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鐘, 才能坐下, 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 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 可以自己或者隊員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 也可以躺下, 抬高腿部, 讓充血的腿部血液儘量回流心臟。 謹記:休息是主動的積極的, 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麼簡單。
6、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 而是種全身運動。
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 控制節奏, 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
徒步行走
7、剛開始徒步可以放緩一點。
讓身體每個部分都先預熱, 有個適應的過程, 5-10分鐘後才加快步伐, 行走中從安全角度出發, 隊員之間應該保持一個合理的距離, 一般為2-3米, 這樣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種原因暫停時, 如系鞋帶、脫衣服、喝水等等, 暫停隊員與前進隊員就不會互相影響, 一般情況下, 暫停隊員靠右邊停留, 前進隊員從左邊跨過, 與迎面而來的其他隊伍相遇時, 也是按我右他左, 禮貌相讓通過, 暫停人員與隊伍的安全距離一般在白天不能超過十分鐘或者200米以內,
8、野外補充的水, 有條件的話最好煮沸五分鐘再飲用
喝水要以量少次多為原則, 喝水也是主動的, 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動喝水。 每次喝兩三小口為好, 太口渴了可以宿短喝水的時間, 增多幾次喝水次數, 一次喝水太多, 身體吸收不了浪費寶貴的水源不算, 反而增加心臟的負擔。 一般的徒步等戶外運動消耗水份的補充方式最好是250CC/15min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