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早秋濕熱 重點祛心火

早秋濕熱, 也要祛心火

《黃帝內經》認為, “心為君主之 官”、“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主明則下安,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意 思是說, 心是五臟六腑中的“老大”。 心正常了, 五臟六腑都會踏實工作;心 若出了問題, 五臟六腑就會 失調。 可見, 心非常重要。 早秋濕熱, 中秋前後燥, 火 熱之邪容易對心造成損傷, 使人煩躁不安、心神不寧, 有 礙氣機通暢, 進而導致心悸、 胸悶、失眠、焦慮等症狀。 另外, 此時 氣溫依舊較高, 機體出汗過多, 陽氣大 量外泄, 也容易出現心悸、胸悶。 老年 人心悸往往還會伴隨失眠、多夢、疲倦 等症。 古人雲“心靜則神安,

心不靜, 則神不安”, 所以注重靜神養“心”仍是 本季養生保健的重點。

要想養心、祛心火, 就要從飲食、運動及情緒等幾個方面調理。

1。 適當“吃苦”。 祛心火, 苦味食 物首屈一指。 心火過旺的人, 更應該 食用一些性寒而味苦的食物。 苦味食 物除了祛心火, 還可以健脾燥濕, 從而 使人體達到平衡。 苦菜、苦瓜、苦丁 茶、百合、萵苣、苜蓿等, 都可清心瀉 火。 當然, 凡事都有個度, 吃“苦”太多 也不好, 易傷及脾胃, 引起噁心、嘔吐 或腹瀉等不適症狀, 尤其是脾胃弱的 老人要注意。 天氣熱時, 人的消化功 能較弱, 所以飲食上宜清淡爽口少油 膩, 多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忌大葷。 另外, 出汗多應及時補充水分、鹽和維 生素, 可以吃西瓜、喝綠豆湯等, 但忌 大 量 吃 冷 飲 ,

避 免 引 起 胃 腸 疾 病 。

2。 不出大汗。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 液”, 出汗較多最易導致心氣耗傷, 不 利身心健康, 所以運動最好選擇清晨 或傍晚, 在公園、河岸、湖邊等地點進 行, 比戶外其他地方更涼爽。 還要選 擇較柔和的運動項目, 如太極拳、廣播 操、慢跑、散步等, 避免長時間在陽光 下鍛煉而中暑。 游泳是最佳的運動, 不僅可鍛煉人體的手、腳、腰、腹, 而且 可以惠及體內的臟腑, 如心、腦、肺、肝 等, 特別對血管有益, 常游泳不僅降 溫, 消耗能量也大, 有利於減肥。

3。 心態平和。 除了飲食、運動外, 如果不能調整好心態, 遇事急躁, 更容 易加重心火。 中醫上講情緒的變化會 導致肝氣鬱結, 進而影響氣血運行, 久 之就容易生病。 因此, 在當下的社會 要保持舒暢的情緒,

關鍵就是遇事“淡 定”。 切忌悲憂傷感, 要收斂神氣。 適 時安撫經絡, 可糾正臟腑功能的失衡, 更能養心。 可晨漱後, 閉目靜坐, 牙齒 閉合 36 次, 舌在口中攪動, 津液充滿 後, 分 3 次咽下。 稍停, 做腹式深呼 吸:吸氣時, 舌頭頂住上齶, 鼻子吸氣; 將氣慢呼出, 默念“呬(xì)”字, 不要出 聲, 反復 36 次, 堅持可健肺養心。

4。 注重睡眠。 心火旺盛容易影響 睡眠品質, 導致失眠。 睡眠 不好、長期疲勞會引起正氣 不足, 進而導致血瘀、痰濁, 同時還會出現煩躁不安、注 意力不集中、心悸、心慌、頭 痛 、頭 暈 、疲 乏 無 力 等 症 狀。 《黃帝內經》中記載“心藏神”, 就是 說心主宰著人的情志和思維意識活 動。 只有心神安定的人才能正常睡 眠, 睡眠品質也較高。 所以, 應保證充 足的睡眠, 還可適當午睡,

以保持充沛 的精力。 如有必要, 還可在醫生和藥師指 導下選擇中藥調理。 黨參、黃精有益 氣養陰健脾化源之功, 三七、甘松有理 氣活血、開鬱醒神之效, 琥珀有甯心安 神之用, 諸藥合用, 益氣養陰, 陰陽調 和, 陽入陰則睡眠調和。 (餘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