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最大的危害在于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
秋季燥字當頭。 一到秋天, 陽光強烈, 天晴少雨, 空氣干燥。 告別長夏的暑濕環境。 干燥的天氣持續一段時間, 不久人們就會感覺嘴唇、皮膚的干燥, 這也不算什么, 多喝水, 使用一些保濕護膚品, 干燥就會得到改善。 秋燥對人們真正的危害在于它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
天氣干燥, “養肺”以防中風侵襲
中醫認為, 秋天對于肺, 肺屬金, 肝屬木, 金克木, 肺克肝, 所以秋天不光傷肺陰, 同樣傷肝陰。 肝陰受損則陰不制陽, 導致陽亢, 血壓升高。 所以, 在秋季血壓是很容易反復的。
隨著天氣一天天變涼, 引起血管收縮, 對高血壓更加不利。
秋天進補, 補肺陰的同時, 要兼顧補肝陰、滋腎陰。 通過調理臟腑陰陽, 達到各個臟腑之間的平衡, 則可降低秋燥誘發中風的風險。 比如在滋陰潤肺的同時, 加一些菊花、枸杞子、夏枯草、鱉甲、龜甲煲湯或泡茶, 都能滋養肝陰, 平抑血壓, 對預防中風有幫助。
早晚一杯水, 預防血液黏稠
秋季天氣干燥, 體內會丟失大量水分和鹽分, 全身的血容量明顯下降, 血液黏稠度升高, 這就有可能促進血栓形成, 增加了心梗和腦梗的風險。
為了讓血液不至于過于黏稠, 專家提醒大眾, 運動不要太過激烈, 同時要多喝水, 尤其是大量出汗后, 要適當喝點淡鹽水, 有利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此外, 多喝水, 比如綠茶、菊花茶等清涼飲料, 可以促進新陳代謝, 加快身體廢物的排出。
專家建議, 堅持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水, 大約200-300毫升就足夠, 如果夜尿不多的人群, 也可以晚上睡前喝一杯水, 以防止夜間血液黏稠度增加, 從而減少心梗或腦梗的發生。
過節期間, 切勿勞累
“金九銀十”, 在節日期間, 出游、購物、家庭聚會是多數人免不了的假期安排, 很多人往往感到比平時還要累, 而過度勞累和超量運動, 會使心臟負擔加重, 使得心肌缺血缺氧, 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意外發生。
專家強調, 不論是過節還是平時的生活, 作息都要有規律, 晚上則千萬不要熬夜, 晚上上床時間不要超過23時, 保持睡眠時間7-8小時。
在節日期間, 安排的活動要輕松, 時間上寬裕, 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 與此同時切勿暴飲暴食,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保持大便通暢, 中老年人更應防止便秘。 另外, 在節日期間, 切勿因為外出旅游或者應酬等原因, 擅自把藥物減量, 推遲或提前服藥都是不應該的。
當然, 飲食也是節日的重頭戲。 專家認為, 心腦血管患者除了清淡飲食外, 在食物中加一些補氣健脾、養心安神的藥材, 則具有很好的食療效果, 對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幫助。
[責編: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