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患上社交恐懼症怎麼辦

患者提問:醫生您好, 我今年20出頭, 自小也沒受過什麼刺激, 可我就是害怕與人接觸!每次與別人說話, 我都想留個好印象, 可話到嘴邊我就是說不出來, 也不敢看別人的眼睛, 弄得大家都覺得我這個人很不尊重別人, 都不愛與我相處……一開始我也以為是我自己性格內向, 但最近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 有次單位演講, 輪到我上場的時候我一看臺下觀眾這麼多, 頓時就沒底氣了, 說話聲音也特別小, 結果可想而知……給我們部門丟臉了, 領導對我也很不滿意。 就連我談了半年的女朋友, 也因為我害怕與人接觸的毛病離我而去,

我覺得人生都是灰色的, 沒有信心過下去……我該怎麼辦­

心理醫生答疑:

您好, 根據您的描述, 我們初步診斷您疑似社交恐懼症。 我們建議您去找心理醫生聊一聊, 並試著交些朋友。 同時, 您應樹立自信, 鼓勵自己多外出交際, 行動是戰勝恐懼的唯一方式。

您不敢當眾發言或與陌生人交往, 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缺少社會實踐。 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社交恐懼都不是什麼不治之症, 通過觀念上的轉變和一定的練習, 是可以從一個怕與人說話的靦腆的人變為一個善於與人交往的人。 為了減少和消除社交恐懼感, 不妨從以下方面做些努力:

首先, 應當認識到社交是增長才幹、瞭解人生和社會的有效途徑,

同時也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 必須自覺地要求甚至強迫自己參加社交。 古今中外, 許許多多有成就的人不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造詣頗深, 而且也是社會活動家。 在當今時代, 人與人之間的資訊溝通顯得更加重要, 事業上的發展不僅需要有豐富的科技知識, 而且更需要有運用知識、推銷自己的能力。 所以, 封閉自己只能是埋沒自己的才能。 一個人如果能在眾人面前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領導和其他同事一定會在心底裡稱讚他。

其次, 明確自己到底恐懼什麼­造成這種恐懼的原因何在­社交恐懼者雖然一遇到交往就陷入恐懼和忐忑不安之中, 但實際上他們很少正視自己所恐懼的東西, 因此這種恐懼往往表現為一種莫名其妙的籠統感覺。

而一旦正視了它, 並指明這種恐懼初次產生或形成的原因, 也許你便會發現它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 嘲笑、冷落、譏諷、暴力, 這些情況, 每個人在交往中都可能遇到, 對每一個具體的人並無特殊的威脅。 這種心理準備對於人們正常看待人際交往中的挫折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 排除認識中的消極因素。 比如抑鬱質的人一般對自己的舉止言行特別敏感, 生怕在人際交往中失態遭人品評、嘲笑, 因而在交往前就受到自己所構想的外界壓力的重壓, 給自己以“不行”的暗示, 這就自然使得自己在交往中顯得異常緊張, 導致口齒不清, 手足無措。 別人對這樣的表現也不適應,

不自然地從言談舉止中流露出不愉快的資訊。 而自己對此又特別敏感, 所以別人不斷回饋的資訊, 就不斷加深了自己的緊張程度, 從而形成了交往過程中的恐懼情緒的惡性循環, 這樣就只好躲避了之。 瞭解這一規律, 便可以經常作一些克服社交恐懼的適應性心理訓練。 在開始交往時, 不妨只考慮自己該怎麼做或怎麼說, 而不去顧忌別人的反應。 這樣先從心理上居於主動地位, 是有利於形成交往過程中的心理良性迴圈的。

第四, 積極參加社會交往。 怕社交, 主要是擔心由於不能處理一些棘手問題而難堪。 一個人不知道怎樣擺脫威脅, 自然也就不願受到威脅。 因此, 要排除社交恐懼, 不妨主動地尋找交往機會以培養和鍛煉隨機應變的能力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並使自己在陌生人面前與陌生情境中的適應得到增強。 同時, 在社交中即使遇到比自己強的人, 也不要縮手縮腳。 要知道, 尺有所長, 寸有所短, 人際交往, 正是要使大家長短互補。 也不妨用自己的長處和他人的短處暫時地比一比, 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即使出現失敗也無所謂, 可以想一想, 你會去嘲笑一個在別人面前一說話就臉紅的人嗎­

希望您通過不斷的自我鼓勵, 自我改善, 走出因社交恐懼症給您生活帶來的陰霾, 重建快樂的心靈家園, 祝您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