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什麼 新生兒得了黃疸該怎麼辦
有一部分的嬰兒一出生皮膚就呈現異常的黃色, 會引起很多家長的擔心, 害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患了什麼嚴重的疾病, 其實, 皮膚變黃是新生兒黃疸的症狀, 通常發生於出生3天后的嬰兒身上, 但並不是什麼重大疾病, 家長們只需加強保健和護理即可使患兒得到恢復。

新生兒黃疸按照病理性質可以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兩種類型, 前者是由於胎兒體內過多的紅細胞隨著血液一起流到體表, 從而使得皮膚變黃, 後者則是由於一些先天性的缺陷或者機體受到病原菌感染, 使得膽紅素生成過多或者膽汁的排泄發生障礙, 進而引發了新生兒黃疸。 生理性的黃疸發病較早, 一般在嬰兒出生後一天就開始發病, 但不會引起其他組織器官的病變, 且持續時間較短。 病理性黃疸的患病時間相對較長, 至少要兩個星期, 還有可能會引起原發病的伴隨症狀。
絕大多數的新生兒黃疸都不需要進行特別的治療, 引用糖水既可以有效減輕病情, 使黃疸慢慢消退。 只有少數病情比較嚴重的需要採取光照療法, 通過螢光燈的照射控制膽紅素濃度的升高, 如果光照療法也起不到作用, 就要考慮進行換血治療了。 在治療期間, 患兒的母親要注意飲食, 不能吃辛辣、油膩的食物, 以免產生的乳汁會影響患兒的恢復, 同時要注意給予患兒足夠的水分, 增加其排尿次數以促進膽紅素的排泄。
在黃疸患兒恢復期間, 母親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曬太陽, 紫外線的適當吸收有助於促進疾病的恢復, 家長還要留意一下患兒排出的糞便的顏色, 如果其顏色越來越淡或已經呈現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