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馬豆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Zhú Yè Mǎ Dòu
【英文名】Linearleaf Vetchling
【別名】鐵馬豆。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五脈葉香豌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thyrus quinquenervius(Miq.)Litv.ex Kon.et Alisov.[Vicia quinquenervius Miq.;Lathyrus Palustris L.var. linearfolius Ser.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五脈葉香豌豆 多年生草本, 高20-60cm。 莖直立或平臥, 全株無毛。 葉互生;基部托葉大形, 箭頭形;偶數心狀複葉, 小葉2-6片, 葉軸先端成2歧卷鬚;葉片線狀披針形, 長2.4-4cm, 寬1.5-4.5mm, 先端具小突尖, 基部楔形, 全緣, 葉脈於兩面現在凸出, 網脈不明顯。 總狀花序腑生, 長約6cm, 花2-4朵;花萼鐘狀, 萼齒短, 三角形;蝶形花紫紅色, 長約1.5cm;雄蕊10, 二體;花柱近扁平, 莢果圓柱形, 無毛。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田邊、路旁草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莖纖細, 無毛, 羽大辯論複葉, 小葉1-3對, 葉軸先端成2歧卷鬚;葉片皺縮, 小葉展平後呈線狀披針形, 長2.4-4cm, 寬1.5-4.5mm, 先端具小突尖, 基部楔形, 全緣, 上下表面葉脈明顯凸出。 有的可見總狀花序, 腋生, 花暗紫紅色。 莢果圓柱形, 無毛。 味苦、涼。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主瘡;癬;疥;癩;小兒麻疹後餘毒未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煎水洗。
【各家論述】《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 治瘡、癬、疥、癩, 小兒麻疹後餘毒未盡。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