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預防高血壓到底有哪些方法

上了年紀的人很容易出現高血壓, 除了按時服用藥物來維持血壓的穩定外, 還可以通過中醫輔助治療, 往往能起到更加令人滿意的療效。

今天小固就為大家總結了中醫們常用預防高血壓的方法, 請記住這3個“三”。

 “三”個動作

1. 聳聳肩

兩肩同時抬起, 按前上後下的順序, 做環轉運動, 每分鐘40~50次, 共2分鐘。 這個小小的“聳肩”動作可以放鬆頸部肌肉, 擴張頸部動脈, 提高腦部的供血量, 對預防高血壓、穩定血壓很有好處。

2. 摩摩腹

將雙手相疊, 以肚臍為圓心, 緊壓腹部, 慢慢摩動腹部以每分鐘30次左右的頻率進行, 腹內有熱感為宜, 共5分鐘。 按摩腹部可以增加腹腔內臟血運, 促進腹內微循環, 令更多的血液流向外周, 緩解主動脈的過大壓力, 穩定血壓。

3. 捏捏腿

用雙手柔和地捏揉雙腿肌群, 以大腿、小腿為主;之後再雙手握拳, 敲擊雙大腿, 以酸脹熱感為適宜, 每次2分鐘,

共4分鐘。 捏腿可以使下肢的肌肉更豐厚, 血液分佈更多, 刺激下肢肌肉能更有效地分擔中樞過多的血液, 平穩血壓。

 “三”個穴位

1. 揉內關

內關穴位於腕內側距腕3橫指處(見下圖)。 以一側拇指指腹按住內關穴, 輕輕揉動, 以酸脹感為宜, 每側1分鐘, 共2分鐘。 內關是全身穴位中治療心臟疾患效果最明顯的穴位之一, 揉內關能擴張心臟冠狀動脈, 增加心肌供血, 抗缺氧。

2. 擦湧泉

湧泉穴於雙足底部, 卷足時於足前部凹陷處, 約第2、3趾趾指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擦湧泉能引火下行, 能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 促進血液向外周流動, 緩解高血壓帶來的頭昏眼花、煩躁、踩棉感。

3. 開天門

天門穴又名攢竹穴, 是兩眉頭連線中點至前髮際一線。

用雙手拇指指腹交替自下而上抹, 往返2分鐘。 開天門不僅能放鬆緊張的神經, 還能夠起到輔助降壓, 緩解頭痛頭暈的症狀。

 “三”個保健法

1. 飲茶

降血壓還可以喝點松針茶, 松針是松樹藥用的代表部位, 味苦、無毒, 一般藥店就可以買到。 松針具有降血壓的作用。 科學研究發現, 高血壓、冠心病和中風等心腦血管病患者, 在飲用松針製劑後, 病情有一定程度的緩解。 松針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水煮, 將洗淨松針切成三段, 放水600毫升, 在砂鍋或不銹鋼器皿裡煮, 煮至300毫升水即可(大約需10~15分鐘)。 無需煎得太濃, 用量與茶葉差不多即可。

 2. 刮痧

刮痧治療也是防治高血壓效果不錯的輔助療法之一。 刮拭部位以患者背部及雙下肢肌肉豐厚部為主。

刮拭方法由上向下, 力度要緩和, 以舒適為佳。

 3. 拔罐

拔罐時, 最好用玻璃火罐。 拔罐部位以背部兩側膀胱經及雙下肢肌肉豐厚處為重點。 目的是擴張血管, 增加肌肉的血運, 分擔過多血液對中樞大動脈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