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立秋前後養生保健指南

防暑立秋天氣逐漸轉為早晚較涼, 白天仍舊熱浪襲人。 這是因為立秋時, 伏天還沒到盡頭, 暑氣尚未消失。 立秋之時天氣仍很悶熱,

防暑降溫仍將繼續。

按照傳統曆法, 立秋一到, 就意味著秋天開始了。 《管子》中記裁:“秋者陰氣始下, 故萬物收。 ”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 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 也是陽氣漸收, 陰氣漸長, 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 民間常說“冷雲過三九, 熱雲過三伏”。 意思是說, 三九最冷, 三伏最熱, 很多地區在立秋前後正好處在三伏天, 所以天氣仍很熱, 人們稱“秋老虎”。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逐步南移, 但又向北抬, 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 日射強烈, 氣溫回升。 我國地域遼闊, “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 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來得遲, 一般推遲2~4周。 另外, 每年 “秋老虎”時間有長有短,

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 去了又回頭。 “秋老虎”天氣雖氣溫較高, 但總的來說空氣乾燥, 陽光充足, 早晚不是很熱, 不至於熱得喘不過氣來。 “秋老虎”屬溫燥, 易損傷人體的津液, 可出現皮膚乾燥、眼乾咽幹、小便黃, 大便秘結症狀。 老年人在此時還易發心腦血管意外, 因此, 老年人仍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立秋”不一定是真正秋天的到來, 但至少是即將從暑熱天氣走出來了。 “立秋”節氣是一年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 早晚溫度將逐漸拉大, 晚上人們已感覺有涼意, 睡眠也逐漸接擺脫“酷暑”。 但此時秋風秋雨漸多, 氣候多變, 故專家稱之為多事之秋。 入秋後, 人體消化功能下降, 抗病能力減弱,
如果注意不當, 即可發生腹瀉。 嬰幼兒在此為腹瀉的易感人群, 所心“秋季腹瀉”多指嬰幼兒。 “立秋”後溫熱潮濕的天氣為蚊子的孳生提供了適宜條件, 因而成為蚊蟲傳染病的高發季節, 如乙型腦炎等。 “立秋”後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 神志安寧, 心情舒暢, 切忌悲憂傷感, 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秋天也是鍛煉的好季節, 要加強室外活動, 如跑步、打球等。 因秋天應肺, 故飲食上應多食酸, 少食辛。 這是因為辛味發散瀉肺, 酸味收斂肺氣, 秋宜收不宜散, 所以“立秋”後要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 多食酸味果蔬, 如橘子、檸檬、獼猴桃、番茄等, 還要避寒涼。 因秋天多風、多燥, 應多喝粥。

入秋之後, 儘管晝夜溫差變大, 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 有時暑氣更加逼人,

所以, 防暑降溫要繼續, 不能有絲毫怠慢。 措施有三:首先, 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 一般來說, 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 還能增進食欲。 因此喝些綠豆湯, 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 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 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 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 經過一個長夏後, 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 特別是一些老年人, 大多脾胃虛弱, 因此, 在選擇食物時, 不宜過於寒涼, 例如:西瓜、梨、黃瓜、葡萄等, 其性味寒涼, 多食可能傷及脾胃, 所以要少吃。 三是飲食營養要加強。 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 而使飲食過於清淡。 事實上, 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 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
既能清暑熱, 又可補益, 可放心食用。

炎熱季節, 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 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 也容易患上“空調病”。 尤其在立秋之後, 天氣早晚較涼, 稍不注意, 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預防有三:首先, 立秋以後, 早晚天氣偏涼, 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 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 這樣, 既可降溫祛暑, 又可預防空調病。 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湯。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 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 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 不易開空調。 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

天氣悶熱, 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黴變。 一般來說, 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 而相對濕度在70%以上, 就很容易產生黴變。 食用黴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 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黴變的食物有:麵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 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黴變, 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 預防有三:一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後, 一天內應吃完, 如果時間較長, 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 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 黴變的大米、麵包、蛋糕一定不要吃。 二是經過清洗的水果更易發生潰爛, 所以應現吃現洗。 如果局部發生黴變, 可以將黴變的部分削掉後, 再往周圍擴大去除一釐米, 其他部分可以食用。 如果一半黴變,就應丟掉。三是衣物洗後最好晾在陽臺上,陽光照射、通風可防黴變。冬天衣褥也應每月拿出通風日曬,防止發黴。

 

總之,立秋之時天氣仍然很熱,暑濕未去,還應防暑降溫、防黴變。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我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今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尤其是我們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台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祖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的養生

中醫認為立秋的養生要訣是,護陽養心防暑濕。夏日和長夏時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天氣火熱而生機旺盛,即人體新陳代謝處於最旺盛之時。現代生活常見的是用空調冷飲來消暑,而過分依賴空調冷飲則會傷害體內的陽氣。中醫常說“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時仍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具體來說要注意攝入適當的補養之物,同時可多進搭配適當的湯水和粥品,這不但能清涼解暑、生津止渴,還能補養身體。

立秋時節,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番茄、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立秋將至,初秋時節應重點養護哪些部位?預防哪些疾病?可選用何種方法來調理、養護身體呢?中醫專家認為,立秋過後,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容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還處於衰弱階段,因此,立秋過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因此要加強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專家指出,要適當多潤肺,多補充水分,少食辛辣、燒烤、油膩、傷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點果仁類的食物。起居還宜早起早臥,多呼吸新鮮空氣,多做深呼吸,以及時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注意不做劇烈運動,不過度勞作,可適度慢跑,促進血液迴圈,增強體質。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養生藥膳

《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過於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氣盛,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入秋宜食生地粥等,以滋陰潤燥。秋季時節應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健脾除煩 安神填精

冰糖蓮子羹

原料去心蓮子50克,水、冰糖、水澱粉適量;

做法蓮子加適量水燜酥,用冰糖調味,水澱粉勾芡成羹即成。

注:利於婦女體虛下白帶,男子腎虛遺精、滑精、陽痿、早洩,以及脾虛久瀉、食欲不振、虛煩失眠調補。

黃精煨豬肘

原料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薑15克,蔥適量。

做法1、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裝紗布袋內,紮口;2、大棗洗淨待用。3、豬肘刮洗乾淨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待用。4、薑、蔥洗淨拍破待用。5、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

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去除藥包,肘、湯、大棗同時裝入碗內即成。

注: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病後體弱者由為適宜。

  

五彩蜜果

原料蘋果1個,鴨梨1個,鳳梨半個,楊梅10粒,荸薺1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1、檸檬榨汁,蘋果、鴨梨、鳳梨洗淨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形(或切成丁狀),荸薺洗淨去皮,楊梅洗淨待用。2、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醋椒魚

原料黃魚1條,香菜、蔥、薑、胡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1、黃魚洗淨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薑洗淨切絲。2、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濾幹油;3、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胡椒粉、薑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4、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

生地粥

原料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清水適量。

做法1、生地黃洗淨切細,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鐘後,潷出藥汁,再複煎煮一次,兩次藥液合併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2、將大米洗淨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注:本方還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小編提醒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天氣漸漸由熱轉涼,由潮濕轉為乾燥已成趨勢。人體的生理活動亦將隨著“夏長”到“秋收”而變化,在這氣候轉變的季節,調攝顯得十分重要。故在飲食上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攝,切忌盲目進補。

來源:99健康網 www.99.com.cn 本文為99健康網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違者必究。

如果一半黴變,就應丟掉。三是衣物洗後最好晾在陽臺上,陽光照射、通風可防黴變。冬天衣褥也應每月拿出通風日曬,防止發黴。

 

總之,立秋之時天氣仍然很熱,暑濕未去,還應防暑降溫、防黴變。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我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今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尤其是我們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台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祖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的養生

中醫認為立秋的養生要訣是,護陽養心防暑濕。夏日和長夏時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天氣火熱而生機旺盛,即人體新陳代謝處於最旺盛之時。現代生活常見的是用空調冷飲來消暑,而過分依賴空調冷飲則會傷害體內的陽氣。中醫常說“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時仍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具體來說要注意攝入適當的補養之物,同時可多進搭配適當的湯水和粥品,這不但能清涼解暑、生津止渴,還能補養身體。

立秋時節,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番茄、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立秋將至,初秋時節應重點養護哪些部位?預防哪些疾病?可選用何種方法來調理、養護身體呢?中醫專家認為,立秋過後,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容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還處於衰弱階段,因此,立秋過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因此要加強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專家指出,要適當多潤肺,多補充水分,少食辛辣、燒烤、油膩、傷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點果仁類的食物。起居還宜早起早臥,多呼吸新鮮空氣,多做深呼吸,以及時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注意不做劇烈運動,不過度勞作,可適度慢跑,促進血液迴圈,增強體質。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養生藥膳

《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過於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氣盛,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入秋宜食生地粥等,以滋陰潤燥。秋季時節應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健脾除煩 安神填精

冰糖蓮子羹

原料去心蓮子50克,水、冰糖、水澱粉適量;

做法蓮子加適量水燜酥,用冰糖調味,水澱粉勾芡成羹即成。

注:利於婦女體虛下白帶,男子腎虛遺精、滑精、陽痿、早洩,以及脾虛久瀉、食欲不振、虛煩失眠調補。

黃精煨豬肘

原料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薑15克,蔥適量。

做法1、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裝紗布袋內,紮口;2、大棗洗淨待用。3、豬肘刮洗乾淨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待用。4、薑、蔥洗淨拍破待用。5、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

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去除藥包,肘、湯、大棗同時裝入碗內即成。

注: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病後體弱者由為適宜。

  

五彩蜜果

原料蘋果1個,鴨梨1個,鳳梨半個,楊梅10粒,荸薺1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1、檸檬榨汁,蘋果、鴨梨、鳳梨洗淨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形(或切成丁狀),荸薺洗淨去皮,楊梅洗淨待用。2、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醋椒魚

原料黃魚1條,香菜、蔥、薑、胡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1、黃魚洗淨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薑洗淨切絲。2、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濾幹油;3、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胡椒粉、薑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4、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

生地粥

原料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清水適量。

做法1、生地黃洗淨切細,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鐘後,潷出藥汁,再複煎煮一次,兩次藥液合併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2、將大米洗淨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注:本方還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小編提醒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天氣漸漸由熱轉涼,由潮濕轉為乾燥已成趨勢。人體的生理活動亦將隨著“夏長”到“秋收”而變化,在這氣候轉變的季節,調攝顯得十分重要。故在飲食上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攝,切忌盲目進補。

來源:99健康網 www.99.com.cn 本文為99健康網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