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蛇膽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
1. 陶弘景:(蚺蛇)真膽狹長通黑, 皮膜極薄, 舐之甜苦, 摩以注水即沉而不散。 其偽者並不爾。 此物最難得真。
2.《唐本草》:此膽(蚺蛇膽)剔取如米粟, 著淨水中, 浮游水上, 迴旋行走者為真, 多著亦即沉散, 其少著徑沉者, 諸膽血並爾。 陶所說真偽正反。
3. 孟詵:蚺蛇難識, 多將諸膽代之, 可細切, 于水中走者真也。 又豬及大蟲膽亦走, 遲於此膽。
【拼音名】Rán Shé Dǎn
【英文名】Python gallbladder
【來源】
藥材基源:為蟒蛇科動物蟒蛇的膽。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Schlegel
採收和儲藏:宰殺蚺蛇時, 剖腹取膽, 鮮用或晾乾。
【原形態】蟒蛇, 全長6-7m。 肛孔兩側有爪狀後肢的殘餘。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活於熱帶、亞熱帶低山叢林中, 夜間活動, 能吞吃重10-15kg以下的野廘和山羊等動物, 但主要以鼠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動物為食。
資源分佈:分佈于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呈橢圓形, 長4-8cm, 膽皮厚而光滑, 膽管較粗。 囊皮光滑, 韌性強。
【性味】味甘;甘;性寒;有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殺蟲附疳;明目去翳;消腫止痛。 主小兒疳積;久痢;脘腹蟲痛;驚癇;目翳腫痛;男子下疳;痔瘡;癘風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 1-1.5g, 酒化或水化服。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或吹鼻。
【附方】①治小兒疳瘡, 蝕口齒鼻及下部: 蚺蛇膽末, 敷②治小兒急疳癢, 隨爪(抓)作瘡, 瞬息大如錢: 蚺蛇膽三大豆許, 黃礬、白礬灰、蘆薈、麝香各一錢。 上藥細研為散。 若頭面身上有瘡, 以清泔洗, 幹, 敷一大豆許, 良久水出即止。 如在口齒中, 宜頻貼之。 (蚺蛇膽散)③治齒NI, 齗腫有膿血出: 自礬灰, 杏仁二十枚(湯浸, 去皮、尖, 研), 蚺蛇膽一錢(分)。 上藥, 細研。 先以生布揩齒齗令血出, 嗍令血盡, 即用散藥摻於濕紙上, 可患處貼之, 日三二上, 以差為度。 (白礬散, ①方以下出《聖惠方》)④治濕痢久不斷,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蚺蛇膽, 苦中有甘, 氣寒, 有小毒。 心腹NI痛者, 蟲在內攻齧也。 下部NI瘡者, 蟲在外侵蝕也。 濕熱則生蟲, 苦寒能燥濕殺蟲, 故內外施之皆得也。 肝開竅於目, 肝熱則目腫痛, 入肝泄熱, 則腫痛除矣。
2.《別錄》:主心腹NI痛, 下部NI瘡, 目腫痛。
3.《藥性論》:主下部蟲, 殺小兒疳。
4.《本草拾遺》:主破血, 止血痢, 小兒熱丹、口瘡、疳痢。
5.《海藥本草》:主小兒癇, 男子下部NI。
6.《綱目》:明目, 去翳膜, 療大風。
7.《隨息居飲食譜》:為傷科要藥。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