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人容易被排斥?為啥槍打出頭鳥
有這樣一類人:在學校裡品學兼優, 待人接物也平和, 但就是總遭同學冷嘲熱諷;在工作單位, 能力突出, 性格隨和, 但無論怎麼努力, 和同事的關係就是一團亂麻。 優秀的人似乎特別容易被排斥。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圈子裡。 這些圈子有的是我們主動選擇和構造的, 比如基於共同興趣愛好或者人生目標的朋友、同志;有的圈子是我們被動接受的, 比如因為共同背景和地理位置聚集在一起的同學、同事。 無論是哪種圈子, 內部成員都會越來越同質化, 然後形成穩定的圈子文化, 而圈子文化就是導致群體排斥的核心。
幾乎所有圈子都存在這樣的情況:大部分人在同一水平線上, 但有幾個人特別突出, 還有幾個人特別差勁。 事實上, 特別突出和特別差勁的幾個人都會因為和大眾不一致而被排斥, 因為他們破壞了圈子文化的穩定性。 對能力突出者的排擠, 能力普通者的“自我保護”和“資源配置模式”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積極正向的自我認識, 因為這會讓我們感到有尊嚴和價值。 但如果在同質的圈子裡出現了特別努力、特別優秀的人, 並且這種優秀的狀態是我們無法企及的, 出於自我保護, 我們就會希望和優秀者分離。 顯然, 在這種動機下, 不僅圈子中平凡的大多數會排斥優秀的少數人,
如果存在利益衝突, 這種排斥與被排斥會更加明顯,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螃蟹效應——籃子裡只裝一隻螃蟹的話很容易爬出來, 但多裝幾隻後, 就沒有一只能爬出來了, 因為相互扯後腿。 在工作單位裡, 如果資源配置模式是競爭性的, 越優秀的人得到的資源越多, 那麼特別優秀的人顯然會成為大家的眼中釘, 工作圈中其他人會有意無意地針對他, 直到他離開或者成為和大眾一樣平庸的人。 而很差勁的人, 早就因為分不到利益而早早換了圈子。
所以, 如果你是被排擠的優秀者, 與其委曲求全, 還不如想辦法換一個和自己水準相當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