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肝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醫林纂要》
【拼音名】Chán Chú Gān
【英文名】Toad liver
【來源】
藥材基源: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肝臟。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2.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 剖腹取肝, 洗淨, 鮮用或冷藏。
【原形態】
1.中華大蟾蜍, 體長一般在10cm以上, 體粗壯, 頭寬大於頭長, 吻端圓, 吻棱顯著;鼻孔近吻端;眼間距大於鼻間;鼓膜明顯, 無犁骨齒, 上下頜亦無齒。 前技長而粗壯, 指、趾略扁, 指側微有緣膜而無蹼, 指長順序3、1、4、2, 指關節下瘤多成對, 常突2, 外側者大。 後肢粗壯而短, 脛跗關節前達肩部, 左右跟部不相遇, 趾側有緣膜, 蹼常發達, 內蹠變形長而大,
2.黑眶蟾蜍, 體長7-10cm, 雄性略小;頭高, 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 吻棱明顯, 鼻孔近吻端, 眼間距大於鼻間距, 鼓膜大, 無犁骨齒, 上下頜均無齒, 舌後端無缺刻。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活在泥土中或棲居在石下或草間, 夜出覓食。
2.棲息於潮濕草叢, 夜間或雨後常見。 捕食多種有害昆蟲和其他小動物。
資源分佈:1.分佈于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等地。
2.分佈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味辛;苦;甘;性涼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解毒散結;拔疔消腫。 主癰疽;疔毒;瘡腫;蛇咬傷;麻疹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搗爛敷。 內服:煎湯, 1-2個。
【附方】治麻疹出不透, 或遲遲不能出齊, 出後很快消失, 發熱不退或增高:癩蝦蟆肝一至二個。 水煎服, 一至二次即可。 (贛州《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各家論述】
1.《醫林纂要》:治癰疽療毒, 取其(蟾蜍)肝敷之, 數易亦愈。
2.《隨息居飲食譜》:凡小兒瘡家疫病,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