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痛風剛開始的症狀是怎樣的?

身體疼痛是一種身體受到外界因素干擾而產生了一種反應, 我們姑且這麼理解。 比如在受到外傷的時候, 身體需要通過一種痛感的表現來讓我們知道我們受傷了。 可是除了外傷之外, 我們身體還可能出現疼痛感, 例如痛風。 它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與普通疼痛, 大家要懂得區分。

什麼是痛風

痛風是人體嘌呤代謝異常所致的一組綜合征, 高尿酸血症是其病變發展中的一個階段。 根據發病原因, 可將其分為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兩種類型。 原發性痛風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 好發於中老年人, 發病高峰為30~50歲, 約95%為男性, 5%女性常為絕經期後發病。 繼發性痛風除因先天性腎小管功能異常和慢性腎功能衰竭所致繼發性痛風起病緩慢外, 多起病較急。

臨床表現

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 好發於中老年人, 發病高峰為30~50歲, 約95%為男性, 5%女性常為絕經期後發病。

根據病情進展特徵, 痛風病程可分為以下4期: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發作期;無症狀的間歇期;慢性期。

原發性痛風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發生常十分隱襲, 初期為間斷出現, 逐漸呈持續性,

多於體檢或因其他病就診時無意發現。

(2)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此為痛風最具有特徵且多見的症狀, 起病急驟, 在數小時之內受累關節即可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 常於夜間發作, 因關節劇痛而醒, 關節局部因疼痛不能觸摸, 甚至不能蓋床單, 活動受限。 以足部第一蹠趾為最好發部位, 其次為手足的其他小關節、踝、膝、腕、肘、肩關節。 初期多為單關節病變, 兩側交替發生, 後期可為多關節病變, 同時或先後出現。 暴飲暴食、飲酒過量、勞累、感染、外傷、手術、創傷、關節周圍受壓, 鞋履不適等均可為誘發因素。 急性發作症狀多持續一周餘, 然後逐漸緩解。 關節局部紅腫消退後, 可有皮膚發癢、脫皮、色素沉著。 發作期全身症狀可有發熱、乏力、心率加快、頭痛等。

(3)痛風間歇期痛風間歇期是指兩次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間期, 短則數周, 長則數十年。 偶爾一些患者第1次急性關節炎後再無發作, 多數為由長至短。 間歇期病情相對平穩, 亦稱為靜止狀態。 部分患者可有原受累關節活動後不適,

休息後可緩解。 仍可有高尿酸血症, 受飲食及治療情況影響, 血尿酸水準不穩定。

(4)慢性砂礫性痛風長期高尿酸血症未能糾正, 尿酸鹽結晶可廣泛沉積於關節軟骨、滑膜、韌帶、皮下、腎臟, 逐漸形成尿酸鹽結石, 重則影響沉積組織的生理功能。 其中部分已形成的結石尿酸得到控制後, 尚能消融, 縮小, 甚至完全消失, 此為痛風性結石較為特殊的轉歸。

(5)皮下痛風石結節由尿酸鹽結晶沉積于皮下形成, 好發於耳輪、關節周邊(趾、指間關節, 膝關節, 肘關節, 腕關節等), 結節大小不等, 芝麻大小至1~2釐米大結節, 邊界不規則, 質硬, 表淺部位呈黃白色。 與周邊組織界限分明的結節, 無觸痛, 但如合併細菌感染, 可有周邊組織紅腫、壓痛, 多有破潰口。

針刺取出結石成分或破潰分泌物鏡檢為尿酸鹽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