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成中國2歲下兒童的遺傳病頭號殺手 產前診斷成第一道防線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沙瓊】每年8月, 是國際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宣傳月。 對於兩歲以下的嬰幼兒來說,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是頭號的遺傳病殺手。
普通人群中每40-50人中就有一個是SMA致病基因的攜帶者。 每6000-10000名新生兒中就有一名SMA患者, 據估算目前中國大陸約有3-5萬名SMA患者。 到目前為止, 世界上針對SMA尚無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 產前診斷成為第一道防線。 而且中國SMA患兒在肌力康復訓練、肺功能支援、骨骼畸形矯正及定期醫院隨訪等方面的認識和干預尚需極大的提高。
大多數病人2歲前發病
首都兒科研究所研究員、遺傳室主任宋昉介紹,
“關於SMA患兒的運動發育, 0型SMA患兒在胎兒期可能已有症狀, 如胎動減少, 出生後即有明顯四肢無力, 餵養困難及呼吸困難等等。 同時, SMA患兒出生後獲得正常的運動功能有可能晚于正常兒童。 比如走路, 正常的孩子在一歲左右獨立行走, 而患兒可能遲到1歲三個月或1歲四個月。 隨著病情的發展肌力減弱, 患兒獲得的運動功能也會慢慢退步,
因此, 宋昉主任認為, 早期的基因診斷、遺傳諮詢和開展產前診斷對於降低SMA患兒的發病率有重要意義。
呼吸功能監測是關鍵, 日常護理執行度不夠
“SMA患者由於脊髓運動神經元變性, 主要表現為四肢和軀幹肌肉萎縮, 運動功能嚴重受限, 呼吸肌和吞咽肌的受累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 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呼吸衰竭是患者首要的致亡原因。 所以, 定期做肌力康復訓練、呼吸功能評估和干預、加強日常護理等對於SMA患兒的生存時間和生活品質都是至關重要的。 ”宋昉主任解釋。
日前, 北京美兒脊髓性肌萎縮症關愛中心聯合罕見病發展中心(CORD)發佈了《中國SMA患者分析報告》,
當然這個調查問卷的樣本量較小, 不能反映全部的患兒狀況, 但是這樣的資料也從側面反映了國內家庭在SMA孩子呼吸機支持方面的認知和接受度還不高, 或者是經濟能力有限所致。 定期到醫院隨診的患者比例大約為11.2%, 整體來說定期醫療和康復這一塊還很弱。
宋昉主任強調, 呼吸功能監測很有必要, 可以隨時知道患兒因肌肉萎縮對呼吸功能的影響情況, 採取個體化干預治療, 來積極防止患兒因為呼吸肌萎縮導致無法咳痰而窒息死亡。
《中國SMA患者分析報告》還顯示, 由於SMA患兒大多數無法行走, 肌力萎縮, 無法支撐脊柱, 很多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脊柱側彎。 但據報告顯示, 在233個有效回答中, 僅有1人表示做過脊柱側彎矯正手術。 這些護理不到位都可能是患兒的運動功能退化加快。
此外, 在患者的日常護理上, 患者的餵養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在護理、餵養SMA患兒方面, 國外普遍採用的鼻管或胃管餵養方式, 在國內採用的比例相當低。
在所有調查當中, 使用鼻管和胃管餵養的比例非常低,
通過這份樣本量並不大的報告, 其實就可以看出國內SMA患兒的日常治療、康復條件與國外相比差距非常明顯, 而之後針對SMA患者科研、治療、教育等工作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