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看寒邪出逃路線 如何將體內寒氣“逼”出來

出逃路線: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

寒在厥陰, 上熱下寒, 精氣血虛, 惡夢連連, 治也緩之, 去寒補血, 烏梅丸, 當歸四逆所屬, 治後寒退至太少二陰。

寒在少陰, 睡眠品質不好, 想睡睡不著, 起來仍疲憊, 元氣外散, 陰盛格陽, 外強中乾, 治憑脈象, 四逆湯, 白通湯, 回陽飲。 治後寒退太陰。

寒在太陰, 運化不力, 肥胖, 腹瀉(因為陽明大腸有寒氣, 而陽明太陰相表裡, 葛根湯所主), 咳吐清痰(手太陰肺有寒,

小青龍湯之所主), 太陰統用附子理中, 兼少陽症用 柴胡桂枝乾薑湯, 水邪濕邪, 上面用苓桂術甘湯, 下面用真武湯(少陰太陰合症), 可見太陰症變化多端, 土火, 土水, 土金, 土木合症隨意治之。 治後, 寒邪基本 從少陽陽明撤退。

寒在少陽, 初用柴胡桂枝乾薑湯, 降少陽火兼治太陰, 純熱象不多, 治後寒出陽明太陽。

寒在陽明, 陽明多氣多血, 寒邪在此化為熱邪, 但是陽明太陰表裡, 通常不會太熱, 多是寒熱交替, 表現為大便前硬後軟, 嚴重的經年腹瀉, 葛根湯之所主, 幾付就可, 實在 爽, 陽明太陽合病, 多肌肉酸痛, 高熱, 葛根麻黃湯主之, 一副就行, 陽明寒不容易退, 因為陽明為土, 土不容易變遷, 陽明寒退, 九五之尊, 全身寒邪十去**, 只待太陽關口。

寒在太陽, 氣化不利, 小便不暢, 感冒發燒, 溫度越高, 寒邪出的越多, 桂枝湯, 麻黃湯所屬, 一付就行, 以防亢龍有悔。 太陽寒出, 痛苦不堪, 然而是黎明之黑暗, 如果沒有此步, 說明體內寒邪還沒有排出, 行百里半九十, 打擊寒邪必要全殲, 不能姑息養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