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世界戰爭史上殺人最多的武器

馬克沁, 全名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Sir Hiram Stevens Maxim, 1840年2月5日—1916年11月24日), 是馬克沁機槍的發明者。 出生於美國緬因州, 後來移居英國。 1901年被維多利亞女王封為爵士。 他是一名優秀的武器設計師, 他設計發明的馬克沁機槍開創了世界自動武器發展的新紀元, 馬克沁在無煙火藥的研製中也作出很大貢獻, 這種火藥使他的機槍更能發揮效力。

1884年, 美國工程師馬克沁利用火藥氣體後坐原理實現單管槍的自動連續射擊, 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戰爭史上殺人最多的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儘管機槍已經崛起, 大量的士兵受到的訓練還是以步槍和刺刀來進行攻擊。 攻擊一方的士兵發起衝鋒, 越過雙方戰壕間的中間地帶, 抵達敵方戰壕, 在近身戰鬥中消滅敵人。 衝鋒過程中的士兵, 看似很容易被當時的馬克沁機槍所射殺。 其實不然, 如果從正面向衝鋒的士兵射擊, 收效甚微。

美國人曾經做過一個試驗。 用250個氣球代表衝鋒的士兵, 將氣球懸浮在一個不同的高度, 每個氣球相距2米, 散佈在一個100多米寬, 縱深幾米的範圍內, 由一名熟練的機槍射手在400米外用重機槍從正面射擊, 250發子彈。 結果250發子彈僅僅打中了37個氣球。 很多子彈都打到了氣球間的空缺中。 並且射手在每擊中一個氣球後還要重新瞄準一次,

在重新瞄準的同時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而在真正的戰鬥中敵人會很快的沖上來的。

而把機槍擺放在這250個氣球的側翼, 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放眼望去, 差別就相當的明顯, 250個氣球窄正面, 長縱深, 大大增加了目標的密集度。 同樣的一個射手, 結果就是大屠殺, 很多時候一發子彈就能擊中幾個氣球。 250發子彈, 擊中了240個氣球。

用機槍從側翼向衝鋒的敵人射擊, 敵人插翅難逃。 如果用兩挺機槍在左右兩個側翼射擊, 形成交叉火力, 那就是一道牢不可破的銅牆鐵壁。 德國人首先把它運用到了戰場。

1915年7月1日, 英國和盟國發動了索姆河戰役, 先發制人的用大炮轟擊德軍陣地, 但德國機槍手藏在地堡裡。 英國步兵發起衝鋒時,

德國人迅速進入預設位置, 但並不立即射擊。 當英國步兵進入致命區域, 也就是機槍手的側翼和交叉火力範圍時才開火。 英國步兵被側翼的機槍交叉火力徹底消滅了。

索姆河戰役首日造成英軍歷史上最慘重的傷亡。 衝鋒的英軍全部沖進了交叉火力網裡, 兩萬名官兵喪生。 衝鋒成了自殺。

從此, 世界大戰墜落成血腥的僵局。 機槍最後對雙方造成的傷亡, 估計達到了5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