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年過40要多運動甩油甩中風

爸爸工作繁忙、應酬又多, 漸漸養出的大肚腩, 竟然透露出中風危機?臺灣健康署提醒, 40歲以上男性腰圍若逾90公分, 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健康人高出了2倍。 要活就要動, 國外有新研究發現, 男性要控制腰圍, 運動宜加入重力或阻力訓練, 比起一般有氧訓練效果更佳。

中風一直高居臺灣10大死因第3名, 且有20至50%的腦中風患者, 在猝發以前, 其實已有過無法察覺的沉默型小中風。 而腰圍過粗是中風的指標之一, 因為腰圍過粗的人, 通常有內臟脂肪過多的表現, 且常伴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的問題, 其中有6成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中風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常人多出了2倍。 臺灣健康署的建議是40歲以上男性腰圍應當控制在90公分, 而女性也不該超過80公分。

20分鐘重力訓練 腰圍不擴大

要活就要動!讓自己腰圍不過寬、中風不找上身的有效方法, 就是運動了!根據美國《福斯新聞網》報導, 一篇由哈佛研究團隊發表於2014年12月號《肥胖期刊》的12年追蹤研究指出, 40歲以上男性若每日花20分鐘做重力訓練, 比起只做有氧運動的男性, 腰圍較不容易加粗。

研究團隊指出, 歲數越大, 人體肌肉量自然減少, 取而代之的是脂肪。 做有氧訓練雖然可以瘦身, 但大部分的時候是把肥肉和肌肉一併減掉了, 而阻力或重力訓練, 則是讓肌肉重新長回來的方法,

不讓脂肪有機可乘。

此外, 燃脂的過程中, 身體會消耗氧氣, 雖然在運動的過程當下, 有氧運動所燃燒的熱量比阻力訓練多, 但因為阻力訓練強度夠高, 所以運動後, 身體會需要用多的的能量來修復肌肉;也就是說, 阻力訓練的“運動過後耗氧量”遠比有氧訓練來得多, 能夠延長脂肪燃燒的時間長達2天, 且轉化成肌肉生長和修復的能量。 因此, 研究團隊建議, 有氧搭配阻力或重力訓練, 才是最佳的訓練全身, 維持身材的運動。

初學者阻力訓練 不用道具在家也可以做

健身教練何俊明表示, 不常運動的人, 一聽到阻力或重力訓練, 直覺想到需要用到很複雜的儀器, 往往就此放棄。 其實要鍛鍊腹部肌肉、控制腰圍的阻力訓練方式也可以很簡單,

就算沒有道具, 在家裡一樣可以做。

他建議腹部訓練每天不用超過15分鐘, 以下4招訓練招式中, 初學者可以挑選2至4招對個人最有效的練習, 每招做3個回合, 每回合30至50下, 並應達到完全力竭最有效。

招式一:腹部卷體

1.平躺背部緊貼地面, 雙腳屈膝, 膝蓋對腳尖。

2.利用腹部核心的力量, 將上半身往上卷體, 此時雙臂打直, 跟著一起在大腿上滑動, 直到手指指尖碰到膝蓋。

3.將上半身慢慢躺回地面, 注意臀部要保持穩定。

招式二:平舉雙腿

1.平躺背部緊貼地面, 雙腳打直。

2.延伸雙腳, 並緩慢運用腹部及臀部的力量, 儘量不要依靠腿部力量, 將雙腳抬離地面。

3.將雙腳角度抬到更高, 雙腿保持打直的狀態。

4.將雙腳放會地面,

重複再做。

招式三:俯身棒式

1.四足跪地, 並用雙手前臂與雙腳將身體撐起, 雙腳向後, 確保頭、頸、背成一直線, 腹部收緊, 臀部勿抬過高。

2.維持20至30秒。 重複再做。

招式四:側棒式

1.側臥, 背打直, 並用前臂和雙腳側緣撐起身體, 確保前臂與身體垂直, 腋窩成90度角。

2.穩定地將髖骨抬離地面, 支撐20秒, 上臂可跟著上舉, 增加難度。

3.穩定地將髖骨移往地面, 重複再做。

健康小叮嚀:

健康沒有捷徑, 必須由生活習慣改變做起, 包含三餐定時、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 多喝白開水來取代含糖飲料, 多動多流汗, 不抽菸, 積極控制三高, 就能降低中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