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口瘡”竟是癌 舌邊緣潰瘍要警惕
如果舌頭長潰瘍, 不少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上火, 江西女教師王女士也是這麼想的。 她以為自己上火了, 自行喝了不少涼茶, 還吃了幾個星期的中藥, 病情卻絲毫沒有好轉, 潰瘍反而越來越大。 最後, 她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竟被診斷為舌癌, 最終切除了半條舌頭。 近日, 經過精心治療, 王老師已順利出院。
醫生提醒市民, 一旦遇到口腔潰瘍超過2個星期不愈, 應儘快就診, 以免貽誤病情。
舌潰瘍經久不愈原來是癌
據中大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潘朝斌教授介紹, 王老師自述兩個月前就出現了疑似舌潰瘍的症狀,
後來, 王老師來到該院口腔頜面外科求診。 憑藉著多年的豐富臨床經驗, 潘朝斌教授高度懷疑患者兩側舌頭都是癌。 經過切取活檢後證實的確為癌, 患者本人及家屬聞之色變, 如晴天霹靂。
手術切除半舌重建
隨後, 潘朝斌教授耐心給患者及其家屬普及舌癌的知識, 並提供了個體化治療方案:右側舌體腫瘤非常小, 可局部擴大切除, 拉攏縫合觀察即可。 左側腫瘤較大做半舌切除, 同時用一側小腿上的脛後動脈穿支皮瓣來巧妙地修復左側舌缺損,
由於游離皮瓣需要將受區供區的血管吻合成功才能成活, 而術中患者血管非常細, 直徑僅為1mm, 因此吻合血管的難度非常大。 憑藉過硬的血管吻合技術, 經過6小時的奮戰, 潘朝斌教授及林釗宇博士克服困難帶領團隊順利完成手術。 目前, 王女士已康復出院。
“儘管手術非常成功, 但王女士在潰瘍經久不癒合的兩個月時間裡由於診斷不明確, 浪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半條舌頭不得不切除。 ”潘朝斌教授說, 如果在潰瘍發現的早期及時就診, 可能對患者的生存與生活品質有更大的改善。
如何分辨是口瘡還是舌癌?
潘朝斌教授介紹, 我們平常說的口瘡,
因此, 一旦遇到口腔潰瘍超過2個星期不愈, 應立即到口腔專科醫院或者口腔頜面外科就診, 以免貽誤病情。
據最新文獻報導, 口腔癌已居全身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十位, 男性中甚至排到第九位, 而其中舌癌是最常見的一種, 佔據口腔癌發病率第一位, 舌癌多發生於一側, 像王女士這樣發生雙側舌癌的情況極為罕見。
潘朝斌教授建議, 為了預防舌癌市民應避免嚼檳榔、抽煙等不良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