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身體三個部位出血 小心皮膚癌

身體三個地方總是潰瘍出血需警惕皮膚癌

美國癌症研究所提醒, 平時多照鏡子, 儘量在光源充足處檢視皮膚, 尤其留意平時容易疏忽的腳底、指甲下方及毛髮覆蓋處,

如果出現短時間變化很快, 突起、邊緣不規則的痣及長期不愈的潰瘍, 建議就醫檢查。

皮膚癌越早治療存活率越高

皮膚長期潰瘍出血, 別拖著不就醫。 皮膚科常有患者出現病灶, 但出血潰瘍幾個月才就醫,

切片確診是皮膚癌, 切除治療後仍轉移復發, 須接受化療。

大體而言, 皮膚癌仍是一種比較可能早期治療的癌症, 畢竟病灶是在皮膚表面, 很容易發現, 建議人們發現皮膚病灶異常出血、長期潰瘍不愈, 或出現變化等時就要及早就醫。

喜歡日光浴容易患上皮膚癌

有些皮膚蒼白的人希望曬成古銅色或小麥膚色, 但刻意曝曬明顯有害。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與世界衛生組織反對使用人工儀器或在自然陽光下不防曬, 刻意曬黑。

皮膚科醫師提醒, 紫外線依波長可分為長波、中波及短波, 其中短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最大, 通常在通過臭氧層時已被吸收, 無法到達地面, 中波紫外線導致急性曬黑曬傷, 造成皮膚紅腫熱痛, 長波紫外線則能透過玻璃, 造成慢性曬黑、皮膚老化。

過度暴露于紫外線, 增加皮膚癌罹患機率, 地球大氣臭氧層已有缺口, 地表紫外線投射量增加, 適度防曬仍有其必要。

皮膚癌治療方法都有哪些

惡性皮膚腫瘤疾病中, 較常見的是皮膚基底細胞癌, 好發于膚色較白、經常日曬的人, 年紀愈大發生機率越高。 除此之外, 皮膚癌還可分為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癌。

治療上主要採用外科切除, 手術是治療成功率最高的方式。 但對於年紀大無法開刀、表淺病灶、小範圍或不適切除手術的部位, 可以利用電燒、冷凍、二氧化碳雷射來治療。

專家表示, 黑色素細胞癌在皮膚癌中比例最低, 但惡性度最高, 容易轉移, 致死率高, 約占臺灣因皮膚癌死亡總人數的六成。 黑色素細胞癌在亞洲人常出現於肢端, 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