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帶孩子看牙前 家長要先做好三大功課

暑期是兒童看牙的高峰期, 但就診時很多家長都會遇到一個頭痛的問題——如何讓孩子配合醫生?如果你也正為這個問題發愁, 不妨看看南京市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醫師周宇翔的建議。

首先當發現孩子有牙齒方面的疾患時, 家長自身應該正視疾病的存在, 消除焦慮情緒, 向患兒說明目前存在的問題, 不要編造不實的謊言欺騙孩子;也不可套用別人或自己曾經看牙的痛苦經歷妄加揣測, 在患兒面前流露出擔心、恐懼、內疚自責情緒, 使孩子得到一種可怕的心理暗示:父母要帶他去一個將會給他帶來巨大痛苦的可怕地方,

而且身體上的病痛是家長造成的, 于是心理產生抗拒、恐懼, 造成一進診療室就大聲哭鬧、尖叫, 歇斯底里地發作, 無法溝通。

其次, 家長帶孩子就診前, 應選擇一家自己信任的醫院、醫生, 醫療行為只有建立在醫患相互信任的基礎上, 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醫療診治過程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適、疼痛, 這些在正常的醫療行為中孩子是能耐受的, 如遇特殊情況醫生會及時告知, 采取相應的措施。 家長不應為哄騙孩子就診, 而在診療前向孩子承諾不會疼痛, 甚至當著患兒的面焦灼地表示對治療的各種疑慮, 面帶害怕神色地問一句“根管治療很痛吧”, 繼而要求醫生“要輕輕地搞, 不要給我們弄痛”,

這么做看起來像是在安慰孩子, 實際上無形中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治牙很痛, 是醫生造成的。 于是乎器械剛碰到牙齒或稍有不適, 患兒就突然扭動避讓, 過激地哭叫, 致使治療無法順利進行。

在診療過程中, 當患兒執拗不配合時, 家長應相信醫生, 理智、積極地配合醫生, 按醫生的要求去做, 畢竟專職醫生遇到類似情況要比家長多, 更有應對經驗。 但現在, “小皇帝”“小公主”比比皆是, 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 看牙是他們畏懼不愿意做的事情, 只是幼稚地希望避開現有的不適或疼痛, 通過強烈的哭鬧以求家長妥協, 達到拒絕治療目的, 卻不懂得延誤治療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后果。 (通訊員周炳榮 史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