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感冒后咳嗽
陽春三月, 乍暖還寒, 氣溫寒熱變化較大, 如不留意, 易感外邪, 引起感冒, 當感冒本身急性期癥狀消失后, 咳嗽仍然遷延不愈, 臨床上稱之為感冒后咳嗽, 又稱感染后咳嗽。
“久咳”以刺激性干咳為主
其發病機理尚不十分明確, 一般認為是由于感染引起氣道炎癥伴或不伴短暫性氣道高反應性所致。 臨床表現為刺激性干咳為主, 無痰或咯少量白色黏液痰, 咯痰不爽, 咽關不利, 咽癢, 咽干, 晚間咳甚, 冷空氣、灰塵環境、刺激性氣體、運動、煙霧等誘發或加重, 咳嗽可以持續3周以上, 甚至更長時間。
X線胸片檢查一般無異常。
若久咳無痰, 咽癢較甚, 可加僵蠶、炙全蝎、烏梅等;若痰少不易咯出, 加川貝母用、知母、絲瓜絡等。 若咳嗽連續劇烈引起的暈厥, 出現一過性意識喪失, 稱為咳嗽暈厥綜合征, 則宜加強祛風鎮咳, 可用蜈蚣等, 并注意暈厥跌撲時個人防護, 以防意外傷害。 若咳引脅痛, 此屬“肝咳”, 酌加青皮、枳殼、香附疏肝和絡;咳而遺溺,
咳嗽聲重頭疼為風寒所傷
若咳嗽初期為風寒所傷, 咳嗽聲重頭疼, 用金沸草散(旋覆花、前胡、細辛、荊芥、赤茯苓、半夏、炙甘草)。 風邪犯肺宜用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麻黃、杏仁、桔梗、半夏、前胡、橘皮、甘草)。 春多上升之氣, 春月咳嗽可加入潤肺抑肝之品, 如麥門冬、白芍、川芎、黃芩、知母等。 凡嗽遇春即發, 為脾病, 健脾為主。 咳嗽遷延不已, 加紫菀、百部溫潤降逆, 避免過于溫燥辛散傷肺;表寒未解, 里有郁熱, 熱為寒遏, 咳嗽音啞, 氣急似喘, 痰粘稠, 口渴, 心煩, 或有身熱, 加生石膏、桑皮、黃芩以解表清里。
春月少陽用事, 肝木氣旺時, 脾土易受抑制。 中醫重視抑木培土, 治療應當奉行“論時月則宜升陽補脾胃, 瀉風木”的用藥原則,
若患者肝陽偏亢, 肝熱內熾, 由于陰分不足, 外邪引動, 受不起風陽的刺激, 而出現肝火偏旺, 木火刑金而發為咳嗽, 以干咳為主, 少痰, 可伴有脅痛、易怒、頭痛目眩、目赤等癥, 治予黛蛤散合瀉白散加減, 并可加入鉤藤、白蒺藜、菊花、白芍等。
陽虛的咳白痰夾有泡沫
若患者素體陽虛, 寒飲內盛, 肺中虛寒, 咳白痰夾有泡沫, 口甘, 流涎沫, 口出清水, 胃脘嘈雜或有脹痛, 納少, 脈沉弦細遲。 證屬飲停肺胃, 治從溫陽化飲, 半夏溫肺湯(半夏、茯苓、細辛、干姜、桂心、桔梗、陳皮、復花、黨參、白術、甘草)加減。
若患者稟賦不足, 肺脾氣虛, 衛表不固,
若因熬夜、勞累過度或素體虛弱, 正氣虧損, 不能御邪所致者甚多, 因虛而致久咳不已者眾, 故治咳不能忽視扶正, 尤以益氣健脾為要, 年老體弱者, 更宜加扶正之品, 以安未受邪之地。 臨證可選加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等健脾益氣。
咳嗽病人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膩腥葷食物及過甜過咸的食物, 如海鮮、魚、蝦、金針菜、竹筍、咸菜、羊肉、韭菜、狗肉、公雞肉、大蒜、荔枝干、桂圓肉、等食物。
“形寒飲冷則傷肺”, 外感風寒者, 服藥期間應禁食寒涼性食物,
(實習編輯:鄧惠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