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馬蹬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河南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Mǎ Dēnɡ Cǎo

【別名】過橋草

【來源】為鐵角蕨科植物過山蕨的全草。

【原形態】小形植物, 高10~20釐米。 根狀莖短, 直立, 頂部密生狹披針形黑褐色鱗片。 葉簇生, 二型, 草質, 兩面無毛;營養葉較短, 葉片披針形或矩圓形, 長1~2釐米, 寬5~8毫米, 鈍頭或漸尖, 基部寬楔形;能育葉有長柄, 葉片披針形, 長10~15釐米, 寬5~8毫米, 先端漸尖.並延伸而著地生根, 產生新株。 孢子囊群生於網脈的一側或兩側;囊群蓋短條形或矩圓形, 膜質, 全緣。

【生境分佈】生於石岩腳下。 分佈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山東及江蘇北部。

【性味】淡, 平。

【功能主治】止血,

消炎。 治外傷出血, 子宮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1.5錢;或研末。 外用:研末撒敷。

【附方】治子宮出血:馬蹬草葉三至七片, 水煎, 打雞蛋茶喝, 輕者一天一次, 重者一天二次;或用葉五片, 研末, 開水沖服。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