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

春季易腹瀉如何治療 針灸加按摩健康無副作用

冬季的腳步漸漸遠去, 氣溫有所回升, 但是冬季的寒氣還未完全散去, 早晚溫差還是較大, 這樣的天氣會導致人體的腸胃功能紊亂而致腹瀉。 那麼這個時節腹瀉該怎麼辦呢?中醫專家指出, 治療腹瀉可採用按摩和針灸的方法, 不用吃藥, 健康無副作用。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中醫治療腹瀉的具體方法吧!

【艾灸治療腹瀉】

灸治穴位:神闕(肚臍), 天樞, 足三裡。

灸法操作:

1、取仰臥位, 暴露臍部。 取純淨乾燥的細白鹽適量, 可炒至溫熱, 納入臍中, 使與臍平。 用大艾壯5壯灸肚臍, 大約20分鐘;

2、用艾條溫和灸天樞和足三裡, 每穴大約10分鐘, 至皮膚出現紅暈發熱。

3、急性腹瀉可每日2次, 慢性腹瀉每日1次, 一般10次一個療程, 直到腹瀉停止。

灸法大義:

中醫說:“泄瀉之本, 無不由於脾胃”。 本病無論虛實, 皆不可攻伐太過, 應以扶正為主,攻邪為輔。 從經絡理論來看, 臍與脾、胃、腎和大腸相通,

為精、神、氣、血往來之樞要, 灸神闕穴可通過經絡刺激內臟,起到溫經散寒、健脾止瀉的作用。 天樞為大腸募穴, 能調理腸胃氣機。 足三裡健脾益胃, “肚腹三裡留”, 是治療腸胃疾病的效穴。

【足部按摩治療腹瀉】

1.降結腸:

在左腳的橫結腸末端相接點再往下按摩到腳後跟要再往上爬的地方終止,

這段距離就叫降結腸。 按摩方向要由上往下按摩。 與橫結腸、升結腸統稱大腸。

2.肛門:

(腳底)在降結腸往內按摩有一條橫行肌肉凸起的感覺為直腸反射區, 末端有一凸起小顆粒是肛門反射區。 (雙腳內側)肛門在踝關節骨緣邊的點, 雙腳內側直腸在肛門上方, 小腿骨內側約三分之一下凹陷處。 找到按摩點時, 要定點揉按。

3.升結腸:

位於右腳底的外側, 在腳後跟上方凹陷處再往上按摩約一半與右腳橫結腸相交處是升結腸。 按摩方向要由下往上按摩。 與橫結腸。 降結腸統稱大腸。

4.橫結腸:

左腳橫結腸位於腳底在十二指腸反射區稍微上方一點點, 用手觸摸時有一長條形橫向肌肉, 要由內側橫向外側按摩。 右腳橫結腸在腳底, 約腳底半徑一半要往內側按摩, 用手觸摸時有一橫條形肌肉, 要由外側橫向內側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