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肥肉控血糖 別踩這些“雷”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內分泌內科主任嚴勵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內分泌代謝科主任沈潔教授,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陳超剛副教授
日行萬步膘難“甩”, 食不果腹“肉”仍在。 夏天來了, 你的肥肉還安好嗎?古人常說“心寬體胖”, 胖是有福。 然而, 隨著時代的進步, 人們意識到肥肉傍身, 除了“彰顯心胸和情懷”這一個優點, 其他時候, 帶給人們的往往只有煩惱。 醫學界已經取得共識:肥胖會引發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不孕不育、哮喘、關節、泌尿疾病等,
日前,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大講堂微課”連續舉行兩場“減肥控糖”微課, 來自兩家三甲醫院的三位名醫, 連袂為“胖友”和“糖友”們支招。 近期熱播的電影《摔跤吧!爸爸》中, 男影星阿米爾·漢為了塑造角色, 在五個月內快速增肥25公斤又快速減肥, 讓一些“胖友”驚為天人, 專家卻認為這種“坐過山車”式的減肥方法太傷身, 普通人不可效仿。
“糖友”這樣吃:
晚餐宜早不宜晚 飲食也能“有滋有味”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 許多患者首選飲食治療, 卻不得法。 “我們曾經做過調研, 發現只有5%的糖尿病新發患者在確診後去請營養師開營養處方。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內分泌內科主任嚴勵教授指出, 糖友們吃多少、吃什麼多數都是“跟著感覺走”,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是預防糖尿病的關鍵。 而在內分泌科門診, 患者問醫生最多的就是“我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嚴勵建議, 新發病人在確診後, 應去請營養師開具個性化營養處方。 這是因為內分泌科醫生看病人的時間有限, 在營養指導方面只能給出大致的指導, 不如營養師量身定制餐單那般細緻。
“不要以為營養處方就是營養師列個單子, 告訴你哪些能吃, 哪些別吃, 其實裡面大有講究。 ”嚴勵指出, 每一種食物對於糖友來說都不是絕對禁忌, 控制血糖關鍵在於實施“總量控制”, 從而做到營養平衡、飲食適量、有滋有味。
嚴勵建議, 糖友們要管住嘴, 邁開腿, 烹調多採用清蒸、水煮等清淡少油方式,
“胖友”這樣做:
備戰二孩前 先去減脂肪
很多“胖友”把體重有無變化作為減肥是否成功的判斷標準。 “這種做法有時並不正確。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內分泌代謝科主任沈潔教授指出, 如果過分控制體重, 容易導致低血糖。 對於中國人最常見的腹型肥胖患者來說, 控制體重要看腰圍。 如果體重不變化, 但腰圍在漲, 也不是好信號。 因為提示肌肉量減少, 脂肪堆積卻在增加。
理想的減重是甩掉脂肪, 而增加肌肉量。 沈潔指出, 適合在家做的減重運動包括深蹲、高抬腿、俯臥撐、仰臥起坐、平板支撐等,
沈潔特別強調, “全面二孩”時代, 備孕的中青年女性更需要先減肥。 尤其是多囊卵巢患者要想順利生育, 必須有效控制體重。 “38%~66%的多囊卵巢患者會超重、肥胖。 肥胖容易加重糖代謝紊亂、高雄激素血症, 進一步阻礙卵泡的成熟。 ”沈潔說, 對於這部分患者, 首選的治療方式是生活方式干預, 通過調整飲食結構結合運動, 改善內分泌代謝, 降低體脂率。 飲食結構的調整及運動方案的設定必須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現在很多醫院生殖科對於多囊卵巢患者或肥胖女性, 會採取“多管齊下”的治療思路:婦科和內分泌科醫生採用醫學營養治療, 由醫生全程評估並觀測患者生理指標的變化;營養師為患者搭配營養餐, 並跟蹤體脂肪量的變化;健康管理師提供心理、運動指導干預。
營養專家
減肥別“蠻幹”
代餐沒那麼神奇
有網友在微課直播中現身說法, 說自己曾經用XXX代餐粉代替早晚飯減肥半年, 減了二十斤, 恢復正常飲食仍然保持“少肉多菜”, 但慢慢複胖。 她很困惑:“為什麼代餐粉可以減重, 但不用代餐粉的話, 吃再少也沒法瘦?”
“首先,
其次, 大部分代餐只是提高飽腹感, 沒營養, 只能作為短期減重的輔助工具。 陳超剛強調, 從代餐過渡到正常飲食, 是需要專業人士指導的, 不宜“跟著感覺走”。 那麼如何選擇代餐呢?簡單來說, 最好選擇高蛋白的代餐。 陳超剛強調, 代餐只是一種減肥的應急手段,食用代餐期間,其他食物的選擇和攝入量及運動量非常關鍵。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游華玲、歐陽霞
代餐只是一種減肥的應急手段,食用代餐期間,其他食物的選擇和攝入量及運動量非常關鍵。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游華玲、歐陽霞